本篇文章1340字,读完约3分钟

用“放大镜”准确捕捉扶贫合作点,用“显微镜”准确诊断对口帮扶点,用“望远镜”准确瞄准可持续发展点,可以战胜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一些地区,东西部扶贫合作和对口支援遭遇“冷遇”。面对东部地区的热情援助,一些贫困地区在计算投入产出比后,不愿意也不敢接受一些援助项目。虽然这种情况是少数,但不能忽视。

东西部扶贫合作始于1996年,是实现先富、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20年来,我们携手并进,没有畏首畏尾,任中在西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谱写了一个温馨的“中国故事”。世界银行和国外反贫困研究领域的一些学者对东西方对口支援的战略决策感兴趣。在他们看来,这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的优越性。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口支援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任务。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将对口支援视为“甜蜜的负担”,提醒我们要做好“供给”和“需求”的衔接,就要完善、改进和创新援助机制。

统筹供需,做好对口帮扶

对口支援,“对口”是前提。扶持项目应与当地需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相匹配,避免“两淮一橙”。一些贫困地区条件有限。如果人力、物力、资源和工业等因素跟不上,无论支持项目有多好,也只能看不起海洋;也有一些贫困地区需要“雪中送炭”项目,但他们带来了“锦上添花”的支持。供求的错位会延缓贫困地区脱贫的时间。这种对口支援应该受到冷遇,这是合理的。只有深入细致地做好前期工作,才能把握供求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统筹供需,做好对口帮扶

供需错位也表明项目的难度与当地扶贫干部的能力和态度不匹配。有些帮扶项目相当好,但对于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来说,实施周期长,难以完成。面对2020年,摆脱贫困的时间紧迫。他们担心如果项目不能按时完成,会影响扶贫工作的评估和验收。一旦“做得比做得好更好”的想法占据上风,它将更喜欢简单和短期有效的项目,而不是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长期项目。这样,大项目就不能被接受,好项目就不能被保留,这就失去了在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来之不易的机会。

统筹供需,做好对口帮扶

新时期,东西部扶贫合作参与者众多,帮扶链条长,合作范围广,目标要求高。前一阶段制定的政策可能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例如,国家适时调整东西部扶贫合作的配对关系,并相应调整扶贫工作的内容和方向。如果被援助的地区跟不上节奏,就很难保证高质量的项目被吸引和登陆。只有及时调整具体政策,才能打通对口支援的整个渠道,以东方的优势弥补西方的不足,以先行者的优势提升后发效应。

统筹供需,做好对口帮扶

22年前,由福建和宁夏两省共同建设的宁敏村,现已成为宁敏镇。群众人均收入几乎增长了20倍,在这个镇的带动下,一大批宁敏示范村和宁敏合作移民新村已经孵化出来。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各领域深度合作,这种“宁夏需要什么,福建能做什么”的合作状态也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要写一篇好的东西部扶贫合作与对口支援的好文章,不妨深入研究“宁敏模式”等成功案例的启示。

统筹供需,做好对口帮扶

从这个角度看,做好东西部扶贫合作的关键在于“精准”这个词。只有用“放大镜”准确捕捉扶贫合作点,用“显微镜”准确诊断对口支援点,用“望远镜”准确瞄准可持续发展点,才能确保东部地区的所有扶贫合作资源都能被西部贫困地区所接受和利用,才能打赢反贫困的硬仗,实现全面小康。(周珊珊)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统筹供需,做好对口帮扶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