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3字,读完约4分钟

2016年,我被鹤庆县纪委任命为六合一乡河东村组长。在过去的两年里,河东村的贫困发生率从44%下降到2.09%,并初步提交了扶贫答卷。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想:居民援助是有时间限制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河东村的可持续发展呢?

河东村位于深山中,距县城55公里,是2014年全县23个贫困村之一。2014年,在429个家庭的1,530人中,有182个家庭,675人。当时的河东村,更不用说开发了,很难喝到干净的水,村子又脏又乱又穷。

2016年5月,我第一次拜访了村子里的穷人,因为路途遥远,我只能呆在农民家里。知道村子缺水,我晚上洗脸后就用水洗脚。但是第二天早上,当我正要倒洗脚水时,主人坚持要给我倒。后来,人们发现主人把水倒进了大桶里——然后,水被用来喂动物和洗衣服。看到这一幕,我意识到主人坚持给我倒水是不礼貌的,反而让来之不易的水难过。当时,河东村有四个这样的村组。

提升村庄可持续发展实力(扶贫手记)

饮用水如此困难,为什么要谈工业发展?为了找水,我和村干部进了山。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找到了水源,但发现工程量太大,很难抽出水来。

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我看到六合乡没有水,但是隔壁的金墩乡就在不远的地方。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我们整合了74万元的调水资金。在金墩乡的配合下,2017年5月,四个农村小组在旱季饮用窖水,最终使用了自来水。

摆脱贫困有成千上万种方法,但所有这些方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善。除了引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不断拓宽和加固乡村道路,连接村庄的光滑水泥道路就像一条条的彩带,环绕着河东村的村庄,延伸到山的另一边。

与其教人们钓鱼,不如教他们钓鱼。持续减贫离不开工业援助。我们立足本地,拔掉“穷根”,开发“宝地”,丢掉“穷帽”。

让我们谈谈村子里当地的养鸡情况。过去,以家庭为基础的“分散、混乱和小”的农业模式很难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在鹤庆CSSC职工消费市场的长期帮助下,我们达成了生产、经营、营销三位一体的三方协议,并以“代农”的方式进行养殖,以降低农民的养殖风险。

偏远贫困的村庄很难无规模地与外部市场联系起来。扩大规模有多容易?通过动员村干部和有能力的人来示范种植,村民们自然也跟着成功了。如今,村里的小米辣和养蚕已经初具规模。经过两年的工业援助,工业扶贫项目已经覆盖了整个河东村,认识到每个村庄都有工业,每个家庭都有项目。

除了不敢做,做不到也制约着贫困村的工业发展。虽然养蚕是村里的传统产业,但它的产量一直无法提高。我们邀请了县农业局茶桑药厂的老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产量明显提高。村民们觉得“老主人似乎应该学点新东西。”

你在村子里工作的时间越长,你就越觉得你不能让村民只从土地上赚取收入。因此,除了培育短期内有效的产业外,该村还开始发展辣椒种植,以节省后期的人力,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满怀信心地外出。

鼓“钱包”,还富脑子。过去,河东村举行红白事件的盲目比较,群众家庭负担沉重。我们和村干部一起,引导群众从简单的方面改变习俗。如今,许多人放下大碗酒,翻开致富之书,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过去,村里孩子的衣服又脏又旧,孩子们几个月不洗澡是很常见的。如今,用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村里100多户人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000591),每个人的卫生习惯都逐渐改善了。此外,学校和行政村附近的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也将投入使用。

村里的路加宽加固后,以前到乡镇要花一个多小时,现在开车只要20多分钟。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越来越多的新鲜信息流入村庄。几年前,村里许多初中毕业的年轻人留在村里养牛养羊。为了鼓励大家走出去,县和乡出台了援助政策,充当农民工和外国企业之间的桥梁。今年,有200多人登记外出。

村庄扶贫是有时间限制的,但激发村民自身的发展动力可以增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实力。我相信河东村的脱贫致富之路一定会走得很远很稳。

(杨访谈)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第17版)

标题:提升村庄可持续发展实力(扶贫手记)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