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王奕夜编辑于勇

本周,一篇文章披露,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股票产品高频交易产生的佣金甚至高于规模超过10倍的同类产品,且该基金今年表现不佳,1元净值折价出售60%。基于此,笔者推断,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是用老百姓的钱为一家经纪公司工作的。这篇质疑文章一发表就受到许多人的赞扬。

笔者查阅了该基金的历史业绩,发现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在3元以上,年化收益率为7.3%。显然,净值折价出售一定与过去的股息和今年疲软市场的损失有关。

不管基金经理是否真的“失职”,市场质疑在基层民众中引起强烈共鸣的原因实际上与投资者长期以来购买基金的不良经历有很大关系,而弱势城市基层民众投资损失的增加放大了这件事的影响。

数据会说话。2007年,一轮大牛市刺激了投资者的金融热情,部分股票基金规模飙升至2.98万亿元,占所有基金产品的90%以上。然而,11年后,根据基金行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底,部分股票型基金的规模仅为2.3万亿元,大幅降至17.2%。

十一年过去了,部分股票基金的规模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那些曾经信任公共基金的投资者已经悄然离去。

公共基金真的没有赚钱的能力吗?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部分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相当于投资者本金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经验普遍较差。

那么,哪里出了问题?经验也可以理解为获得感,即获得一定利益后的满足感。这种满足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既有可见的,也有不可见的。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有必要让基本人群有更好的收入和更好的投资体验。

但是现实很渺小。大多数普通人不仅不赚钱,还经常认为是基金公司让自己处于高位并造成损失。也就是说,基本人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感到“失落”。但有趣的是,基金公司将损失归咎于普通人的频繁赎回。

在基金买卖过程中,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投资者,是整合资源、信息和资本的强势参与者,而普通人(603883,股票医生)则是弱势参与者。强者需要更多的责任和勇气。

例如,在牛市中,基金公司可以凭借其专业能力判断市场是否处于疯狂状态,然后凭借良心减少对其有利的新基金的发行。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做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基金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在牛市期间有一个新基金的井喷循环,比其他时间的循环高几倍。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基金公司不仅没有承担强者的责任,反而利用强者的地位和优势来达到赚钱的目的。这种方法如何让普通人感到受益?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首先,基金公司应该树立正确的诚信经营理念,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党委书记、主席洪磊所说,信托责任是基金业的基石。信托责任是将投资者的利益置于管理者自身利益之上的责任。

其次,基金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合适的人性化体系。洗浴中心的沐浴露没有盖子是拿不走的,这并不能说明洗浴者的品格有多高尚,而只能说明这个系统比人性更优越。同样,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基金公司,有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来引导人们的心向善。

最后,投资者教育。想象一下,如果一家基金公司经常呼吁投资者在疲软的市场中买入,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并在市场上涨和失去理性时不断提醒风险,这种情况会一再发生,总有一天基层民众会明白专业机构的良好意图。即使普通人最终真的赔钱,他们也不会责怪这些真正为客户着想的基金公司。事实证明,如果基层群众这样做,损失的概率实际上是极低的。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做了统计,到目前为止,在2008年熊市期间购买基金的投资者赚钱的概率是100%。

先有基民获得感, 后有基金存在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相信基金公司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和困难,但只有坚持下去,我们才能真正实践普惠金融,让广大老百姓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这难道不是设立公共基金的初衷吗?

标题:先有基民获得感, 后有基金存在感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