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07字,读完约9分钟

"农民靠天空吃饭。"对于海水养殖经营者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个体农民,未知的海洋对他们来说都有巨大的灾难风险。严重的海洋灾害或疾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他们倾家荡产。

2012年,福建水产养殖业遭遇严重赤潮灾害,养殖鲍鱼和牡蛎大量死亡。受影响的渔民数以万计,农民损失惨重;2014年,大连獐子岛发生黑天鹅事件,价值数亿元的扇贝因“冷水团”而被核销;2015年10月,台风“彩虹”登陆广东,湛江数百名农民遭受重大损失,损失总额超过2亿元。全国各地因自然灾害造成水产养殖损害的案例很多,这导致人们对海水养殖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在大连,海水养殖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创新和支柱产业。本地养鱼户如何避免面对灾难而无所适从,打破因保安不足而限制养鱼业发展的障碍?近年来,大连保险业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服务“蓝色经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积极发展创新保险

2008年,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保险协议,与rsa保险集团和威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签订了再保险协议,开启了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的破冰之旅。

大连有十多个国家级原种基地,海参、海胆、河豚鱼等高价值产品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扇贝和裙带菜的主产区。为了解决海水养殖业高风险、缺乏保障的问题,大连保险业自2013年开始在中国率先试点海水养殖保险,在保障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准确服务蓝色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过去,气象指数保险在海水养殖保险中较为常见,但在此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PICC大连分公司开发了中国第一个水产种子生产保险,这是海水养殖保险的又一重大突破。在中国人保财险覆盖的14个省的98个海洋水产养殖保险中,覆盖范围仅限于成人水产养殖阶段,而大多数公司在种子生产阶段都不敢轻易“试水”,导致水产种子生产保险产品始终处于空白色状态。但事实上,在水产苗种生产过程中,水质、病害、制种技术等风险一直是制约水产苗种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在对市场的初步调查中,PICC P&C大连分公司发现,当地对水产种子生产保险的需求非常迫切。在参与问卷调查的141家苗圃企业中,100%的企业认为开展水产种子生产保险是一件好事。以旅顺一号养殖场为例,2017年养殖的近350万条牙鲆几乎全部灭绝,只剩下不到5000条,直接损失超过300万元。制造商表示,只要有少量财政补贴支持,他们非常愿意投保。在大连海洋渔业局和大连保监局的指导下,PICC大连分公司最终解决了水产种子生产保险问题。目前,该保险已在锦州、旅顺、庄河试点成功,并有望在未来推广至全市,为更多水产种子生产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尽管海洋水产养殖保险品种的研发风险大、操作难度大,但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根据大连保监局的数据,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推出了海洋水产养殖风指数保险、水产种子生产保险和渔业设施保险等4大类8个保险产品,为大连海洋水产养殖提供了超过23亿元的资金。风险保护,赔偿2.89亿元;投保对象从海水养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扩大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农户,覆盖范围从一个试点县扩大到所有县区。海水养殖保险体系从平面走向立体,横向覆盖海水养殖的代表性行业,纵向贯穿渔业生产从苗期到成长期的全过程。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努力

水产养殖保险的创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然而,据记者了解,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的政策性保险主要支持种植,包括粮食、棉花、石油和糖等作物。畜牧业和乳品业主要支持水产养殖。渔业养殖不在此范围内,只有部分地区提供政府补贴,大连就是其中之一。

大连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大连是中国海洋水产养殖保险补贴种类最多的地区,海洋水产养殖企业和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自2015年起,大连市政府将海鱼养殖和藻风指数等五种海水养殖保险纳入财政补贴范围,保费补贴比例高达50%。

在政策支持下,保险机构充分抓住机遇,准确推出适销对路的商业补充保险产品。如PICC大连分行在积极争取财政补贴的同时,努力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水产经营者的保险意愿,突出包容性原则,在保单风指数保险产品的基础上,适时匹配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数据显示,2017年,大连海水养殖保险费收入达到4243万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商业保险费占三分之二以上,形成了以保单为底、商业保险为重要补充的海水养殖保险发展模式。

调查和损害确定成为最大的挑战

近年来,大连市推出了一批海洋水产养殖保险产品,但除指数保险外,其他类型的保险产品在地方和全国范围内仍有较大发展,对水产养殖疾病和技术风险的防范很少。例如,到目前为止,除了大连,水产种子生产保险还没有涉及到其他地区。据初步估计,2017年渔业互助保险制度和商业保险公司覆盖的水产养殖面积仍不到全国水产养殖面积的5%,远低于近70%的农业保险覆盖率。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面对大量的安全需求,海水养殖保险的“卡”在哪里?

“海水养殖保险分散的市场主体结构、特殊的生产环境和丰富的品种种类决定了其高成本、高风险、高技术的特点,客观上对保险机构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业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PICC大连分公司农业保险部负责人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负责人表示,从主观上讲,一些企业投保海水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的养殖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发的风险分散机制。此外,相当多的养鱼户保险意识薄弱,运气好,从而削弱了保险的趋势。

对保险公司来说,调查和确定损失也是一个大问题。海水养殖企业实体空室的分散性以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使用的季节性,不仅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为主要面向散户投资者的“点对点”保险业务支付更高的成本,还意味着很难确定风险区划和保险费率。由于时间集中、面积大,调查和损失确定、索赔兑现等过程增加了工作强度。此外,一旦保险公司与农民发生纠纷,保险公司就不得不承担道德风险。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此外,保险公司在发展海水养殖保险业务时面临着技术难题。海洋水产养殖保险对象种类多,水产养殖技术强。然而,在相关产品的设计中可供参考的历史数据很少,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并提供技术支持,这可能需要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资金投入,这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多方参与完善保障机制

如何解决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问题,更大程度地挖掘海洋潜力?答案是:政府、监管机构、保险机构、互助保险机构和农民需要共同努力,促进保险保障机制的完善。

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更好地支持“蓝色经济”的优质发展。

大连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水养殖灾害具有高度的区域性,一旦发生灾害,往往需要巨额赔偿。没有“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护航,海水养殖保险将面临更大的操作风险。根据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和风险演变的规律,大连保监局将加快建立海洋水产养殖巨灾保险制度作为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月,大连市区委员、大连市保监局局长蔡在大连市区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就提出了建立水产养殖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议,明确提出了“金融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区域性水产养殖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实施路径。市政府和相关部委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积极回应。目前,巨灾保险政策推广和工作安排已纳入大连市政府达沃斯办公室重点承包项目。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海水养殖面临许多风险,保险机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和探索。作为发展海水养殖保险的先行者,PICC分公司的保险专家也认为,建立一个合理、长期的共同保险和再保险体系非常重要。通过共保合作构建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增强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同时,公司层面表示将继续加强科技和专业人才对海水养殖保险发展的协助和引导。加强系统内外的联系与合作,一方面聘请外部专家,联合专业院校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依靠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dna等生物科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扩大承销规模。

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从渔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海水养殖保险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农林经济管理系主任郑世忠认为,针对我国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存在的问题,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养殖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水产养殖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标题:服务“蓝色经济” 海水养殖保险进军“蓝海”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