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7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部署时,提出了2020年至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对于正在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来说,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主导的社会,意义重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增加意味着收入分配状况不断改善,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着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和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的不断提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根据我们的计算,只有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才会稳步上升;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将会下降。因此,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努力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增加不仅取决于居民收入的增加,还取决于收入分配的改善。自2008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在缩小,这主要归因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制度和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为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不够稳定。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受到工作变动、失业和家庭变动等不确定因素的严重影响,甚至成为低收入人群。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打底线、编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明确、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防止社会成员因病致贫、因失业、因家庭不幸、因年老而陷入生活困境。
大力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力军。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将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这些人包括农民工、小型和微型企业的雇员和自营职业者、低工资雇员、多种经营的农村经营者和乡镇企业的工人。特别是,城镇农民工数量约占城镇就业人口的1/3,他们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力最大。要贯彻中央精神,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就业稳定,提升职业技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帮助他们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总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人口基础,而中等收入群体无疑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成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围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
(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所执行院长)
人民日报(2018年9月20日07版)
标题:大家手笔:努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