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0字,读完约5分钟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被誉为“辽宁北部粮仓”。在国家大力实施农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辖区内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发展,脚踏实地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同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优质的“辽北粮仓”振兴发展之路。
创新推动发展动能的积累
“金融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的缺乏和贷款的可获得性差。要提高金融服务农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农业发展银行铁岭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在望告诉记者。
为此,本行成立了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员工学习多种创新模式,如《地段融资模式服务计划(指引)》,并要求各县支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至少主张一种创新模式,并由人力资源部牵头成立项目营销服务团队,打破层级和岗位限制,汇集全市资源,全力做好项目创新营销工作。
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要求党委各成员给予协助,监督县支行的创新工作,每周报告县支行的工作进展,每两周监督并与当地政府联系,每月报告项目营销进展。为加强理论学习和创新研究,本行建立了周会学习制度,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邀请各省级银行专业办公室业务骨干现场授课,并组织员工观看“创新驱动发展周末讲堂”视频。
在创新的推动下,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不仅对粮食仓储、精准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业务提供了不减反增的支持,还有效解决了粮油购销存贷款萎缩、中长期贷款业务因临时收储政策取消而滞后的问题。2017年,本行累计投入粮食仓储贷款4.3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8.3亿斤;全市922户农户与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棚改贷款2.16亿元,城中村改造中长期扶贫贷款2.22亿元。
着眼不足,提高支农效率
为了将有限的信贷资金准确投放到农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在优质发展中紧跟“质量”二字,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总行各项贷款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政府发展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将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政策和监管要求嵌入项目规划设计中,有效提高了政策性信贷资金支农的效率。
大搞土地,大力实施“科技储粮”政策。依托铁岭丰富的土地资源,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将农村土地信贷作为中长期贷款的拓展重点,创新“土地流转+耕地占补平衡”模式,通过综合收益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采取“统贷、分用、统还”的方式,整合涉农资金,向耕地占补平衡、耕地干旱和改水等改造项目注入信贷资金30亿元。
抓好产业链,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了让农民合理分享整个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大力支持粮食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000061,股票)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三大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我行已向生物能源(铁岭)有限公司授信3亿元,支持企业调剂销售2680万斤临时储粮。
争创优质企业,开创市场收购新格局。针对北方优质粮食供应紧张,南方用粮企业到主产区抓粮的情况,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创新支持昌图储备粮替代下游企业“收储”和“收储”,下游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交存10%的保证金,并根据提价进行补充,帮助用粮企业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截至目前,公司采用“两代”模式借款5000万元,15天内全部收回,支持玉米购销28200吨,帮助企业盈利50多万元。
合规护送,以确保风力控制围栏
粮食信贷占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全部贷款的一半以上,一旦粮食库存出现风险,将对全行支持农村振兴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行将库存监管作为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通过与各县支行签订《库存监管责任书》,明确要求贷款人员每周检查一次库存,各支行每月组织自查,并建立客户经理月度互查、县区季度互查、月度报告制度。
为准确把握储粮场所的风险程度,农发行铁岭分行创新性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制度,通过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渠道收集整理储粮场所的信用记录、民间借贷等信息,将储粮场所分为正常、关注和重点三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
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建立了电子数据库搜索机制,对存储位置、存储卡、粮面及周边参考对象进行拍照并打印成册。在每次检查期间,通过比较照片,可以及时了解库存变化。根据季节,我行与中国储备粮主管部门和市粮食局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共同分析临时储存库存现状,形成临时储存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合力。
为化解存量项目贷款风险,农业发展银行铁岭分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制定采购服务“负面清单”,加强债务标准整改,维护存量贷款安全;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定期组织贷后检查,每月组织贷后例会分析,严格实施贷款监管,实现贷款合同监管政策、贷前条件落实监管和信贷资金监管全覆盖。
标题:“辽北粮仓”谷飘香农发行铁岭市分行紧扣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