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4字,读完约3分钟
同一个药方能否有同样的疗效,取决于当地干部是否有优秀的“铁肩”和“铁刷”
从云南丽江石鼓镇长江第一湾出发,驱车前往老君山腹地的玉龙县鲁甸乡。这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一路崎岖险峻,但其“面值”却令人惊叹。在欣赏海拔2000米的高原风光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村民们进出山区是不容易的。如何摆脱贫困,解决关键问题?我们期待着答案。
支持者吃山。鲁甸乡森林覆盖率达80%,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区之一。它的祖先靠伐木为生。然而,1998年天然林被砍伐后,鲁甸镇的“木材经济”时代结束了。鲁甸曾经对去哪里感到困惑。
森林下面也有经济,山里有丰富的药用资源!一些知识渊博的党员干部和农民企业家开始带领村民改造和种植药材。伐木工人放下斧头,拿起锄头,试图种植中草药。鲁甸中药材从无到有,已发展到6万多亩,产值超过3亿元,成为著名的“云药之乡”。鲁甸的经历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要脱贫致富,必须做有利于持续增收的产业,并主动寻找出路。
为保证中药材的高品质,擦亮“云药”的金字招牌,必须保持“天无旱、雨无潮”的良好生态。良药是良好生态的果实。一位药农说:“以前砍树吃山,现在保护吃山。”如果你依靠山来吃它,山也会空.只有正确对待它,它才能持续发展。事实上,经过20年的探索和改造,鲁甸乡并没有走过弯路,而是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最终发现“绿色优先、生态发展”的道路是最合适的,他们也尝到了“青山在,青山在金山银山”的甜头。
有一个行业,但仍然缺乏资金用于工业扶贫。中草药也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比如高端药材“点苍楼”的品种,虽然每亩产值可以达到50万元或60万元,但每亩投资也可以达到50万元或60万元,这需要8-10年的时间来培育,很多农民,尤其是贫困户,负担不起成本。为实现扶贫,如何将“高门槛产业”转化为“包容性产业”,已成为鲁甸乡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鲁甸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内力”和“外力”的结合。企业与农民签订协议,农民将种苗赊账给农民,农民按市场价格或保护价格将药品卖给企业,并按收入逐年偿还。在这种“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带动下,鲁甸乡90%以上的农户种植了中草药,基本上成功脱帽脱贫。
种植真正的药材并不容易,也有摆脱贫困的好方法,但实施起来仍然不容易。如何说服村民加入?如何协调农民和企业的利益?这需要当地干部的耐心和一丝不苟的技巧,也需要能够克服双方暂时的不理解和失败。事实上,治愈贫困没有秘方,但同样的药方应该有同样的疗效,这往往取决于当地干部是否有优秀的“铁肩”和良好的“铁刷”。
如今,鲁甸村民已经吃到了生态餐,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弥补。例如,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草药更快、更大规模的出山;药材种植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深加工能力不足,营销手段落后;种苗和种子集约化繁育不足,粗放种植管理,缺乏技术标准等。问题是号角,鲁甸乡党委和政府正在想办法弥补不足,提升水平。与省内外领先的制药公司携手延伸药材产业链,注入科技力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立足问题求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弯道超车”之路,在这条路上,健康保护和生态旅游携手合作,以摆脱贫困,而不是回到贫困。
人民日报(2018年7月24日09版)
标题:鲁甸乡民吃上了生态饭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