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离水面约1.4米,墙是用蓝色的砖和石头砌成的,底部是用砖和石头铺成的,水池里有积水...在济南古城高都寺乡小学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最近发现了一处疑似明代的泉池或水库遗迹,这是此次考古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
22日,记者参观了高都寺乡小学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整个考古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上述疑泉池遗址位于整个发掘区域的西北角。在东部地区,有几个在清末民初挖掘的房屋,其中有建筑遗迹,如房屋地基,门槛石,排水沟,厨房或车间。
据济南考古研究所高都寺乡小学遗址考古组长方震介绍,泉池位于第四层出土土层之下,宽约1m,由青砖和少量杂石组成,周边较规则,池内为晚期填土。根据圬工方法和渗水程度,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泉水池或当时居民建造的简单水库。
"根据地层时代和出土瓷器的分析,判断出这个水池的年代."方珍说,该池是发掘区内最深的发掘位置,位于第四层土之下,年代为清初,池内填土中发现瓷体的时间也为清初,因此可以判断该池早于第四层土及其出土文物,初步判断可能早于明代。
除了疑是明代的泉池外,在清末民初的发掘区内还有五所房屋,墙壁都是用不同大小的青石砌成的。方珍告诉Zhongxin.com记者,该房屋遗址的大门位于发掘区的东北角,入口处有明显的踩踏痕迹和门槛堵石;房子的门和室内地板是用三石土铺成的;在中国中部的西北部,一栋房子的室内地板上分布着三个坑,东西两边是长方形,中间是圆形。东侧的坑与排水沟相连,排水沟可以是厨房或具有其他功能的车间。
这组房屋编号为F1,较为完整,可以说是清末民初民居的代表方珍说,在清理过程中,考古队在F1场地的南侧发现了一条东西向的青砖砌成的小路,这条小路位于F1场地的庭院地面之下。“从地层中出土瓷器的年代来看,这条路可能属于清朝。”
济南市泉水景观的考古发掘是济南市推进“泉城文化景观”应用的重要任务之一。方珍说,在下一步,考古现场将继续挖掘剩余部分。发掘工作完成后,将由山东省文物部门验收。验收后,将由专家决定项目中的发现是否具有保留价值,或其他方面将得到处理。
据了解,2019年11月,济南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古城高都寺乡小学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已基本完成。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泉城”的标志逐渐向世界揭开:2002年,在济南市高都寺乡遗址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了40多口井,包括生活井和作坊井;2007年,在宝土泉北路6号遗址也发现了水井遗迹。
据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明介绍,在最早的时期,人类居住在河流两岸的高地,取水方便,不易被淹没。历史上,济南的人类活动相当频繁。多年来,在济南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古井,尤其是在古城,更早的古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挖掘出来的。
在李明看来,对济南古城的考古发掘揭开了古城中人们生活和繁衍、城市变迁和发展的神秘面纱。高都寺乡小学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清末民初老城区的建设模式、功能结构及其与泉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沙郝雪娟)
标题:济南古城出土的疑似明代泉水池还有待证实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