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8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郑州4月3日电.标题:“懒汉庄”更名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何娟

“懒人村”不养懒人,3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然而,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小村庄却被称为“懒人村”,其原因众说纷纭。

“懒人村”原名杨坡村,是河南省卢氏县竹阳关镇朴池村的一个自然村。有人说,阳坡村位于竹阳关、五里川和瓦窑沟的交界处,深山沟,交通不便。这是多年来的“三不在乎”。周围的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但阳坡村并没有变得更好。村子里有几十户人家要么出去工作,要么住在别处,留下的是日子更不好过、志向更短、更懒惰的家庭。到2015年底,他们都成了贫困户,阳坡村被称为“懒村”。

“懒人村”更名

也有人说,虽然阳坡村的条件很差,但朴池村的方圆却有40平方公里,沟沟岔沙分布着40多个自然村,其中许多自然村的条件更差。2016年,阳坡村被改造为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数十户贫困家庭迁入。一些人看到贫困家庭被堆积起来并分配到安置点,但他们并不满意,所以他们讽刺它为“懒惰的村庄”。

"当我提到‘懒惰的韩庄’时,村民们非常恼火."朴池村党支部书记晁剑波解释说,他们也想脱贫致富,但阳坡村前面有一条深沟,后面有一个土坡。没有桥,没有路,没有工业。拆迁户的原有生活环境比杨浦村差。他们被困在山里,没有办法致富。

晁剑波说的是真的,30多个搬迁家庭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45岁的王曼贵过去住在离杨坡庄6公里远的一个深谷里。四座土坯房是最有价值的财产。王曼贵有两个孩子,当他不能去很远的地方时,他就在峡谷里种蘑菇。然而,他只能骑摩托车的土路成了生产的障碍。袋子不能运输,蘑菇也不能出售。每年,他种植两三千袋蘑菇来养活家人。

“懒人村”更名

2016年,扶贫搬迁帮助王曼贵解决了困难。新建的阳坡庄扶贫社区水、电、路设施齐全,并设有蘑菇扶贫基地。朱阳关镇政府也派出了援助小组,协调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为贫困家庭提供扶贫贷款。

搬进新居后,王曼贵不仅摆脱了刚接触到屋顶的土坯房,还申请了扶贫贷款,租了地,建了蘑菇棚,每年种14000多袋蘑菇,收入翻了一番。现在,他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他曾经听说过的“懒人村”也很久没有人提起了。

在“重视林果,少吃药,当年蘑菇种植收入多”的发展理念指导下,阳坡庄的贫困户正在积蓄精力做大活,种植蘑菇、核桃、连翘……并扔掉他们的贫困帽子。现在,除了一个贫困家庭因为无法工作而没有摆脱贫困,其他35个贫困家庭都摆脱了贫困。

环境造就懒惰的人,环境也改变懒惰的人。“过去,村民们提到‘懒汉庄’,既气愤又惭愧。现在他们正在摆脱贫困,甚至昂首阔步。”村里的第一任书记王睿见证了村民精神的变化。

51岁的新居民王春民不想提及“懒人村”,但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搬迁后的新生活。“我过去住在山坡上。我只能种植两英亩坡地来谋生。搬到这里后,我学会了蘑菇技术。我还种了连翘和核桃。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好。”王春民说,过去,每个人都住在同一个沟里,但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对方。搬到这里后,大事情和小事情互相帮助,社区变得越来越好。

“懒人村”更名

阳坡村正在脱贫致富,过着小康生活。所有自豪的新老阳坡村的人们都想正式告别“懒村”。阳坡村太“穷”,而“懒村”很丑。每个人都要求一个接一个地改变村庄的名字。村民们查字典,向亲戚朋友中的知识分子请教。最后,他们一致同意将名称改为漂池村多彩自然村,新建成的社区称为“多彩社区”。

为什么称之为“多彩”?许多村民不能说一,二,三,可能是因为丰富多彩的工业,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幸福。

标题:“懒人村”更名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