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3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巨石集团总经理张玉强(600176,诊断):
赚取“漂亮的钱”并投资100亿英镑在新的轨道上“跑”
记者吴正毅编辑祝建华
63岁的张玉强出生于浙江桐乡石门镇。据说在春秋时期,五岳路口就有石头,因此得名石门。张玉强甚至不认为他的晚年生活与矿石制成的玻璃纤维紧密交织在一起,他写了一部非凡的创业史。
“不可战胜的外部世界,融化自己的内心。”9月底,中国巨石集团总经理张玉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解释了“巨石”的含义。
这是一个混合制度改革的“中国故事”。20年前,中央企业中国建材集团与民营企业甄氏集团联姻,联手将中国化工建设(原名中国巨石)推向资本市场。遵循“中心企业在城市经营”的理念,中国的建筑材料与巨石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使中国的巨石成为世界玻璃纤维的领导者。
热爱跑步的张玉强带领中国巨石阵一路狂奔,并始终保持“领先同龄人五年”的目标。“人们看到巨石赚钱,他们赚了很多钱。但在我看来,巨石更重要的是为世界各地的复合材料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是值得骄傲的。”他说,投资近100亿元的智能基地投产后,巨石集团将在5至10年内领先竞争对手。
混合改革实验:资本授权和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矿石提取成比头发细得多的玻璃纤维,并保持最低的成本、最佳的性能和全球定价能力?张玉强过去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目前,中国巨视玻璃纤维产能已达160万吨,占全球玻璃纤维市场的22%。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公司玻璃纤维产品的毛利率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5%以上,比同行高出约10个百分点。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规模第一,而且是一个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规模第一。”张玉强自豪地说,中国巨石集团在成本控制管理、生产技术创新和国际业务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巨石科技管理部部长顾桂江在参观生产线时对记者表示,公司成本控制优的重要因素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玻璃配方和润湿剂配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领先同行。
这个九层的平台是从贫瘠的土壤开始的。1998年与中国建材的联姻,是巨石集团的第一个转折点。当时,张玉强正与外国玻璃纤维巨头谈判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这时,中国建筑材料总公司来到门前,共同发展国家玻璃纤维工业。因此,张玉强将其核心企业巨石集团注入“中国化工建设”,登陆a股市场。上市后,巨石集团先后引进外资和联想弘毅,并借助资本平台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2008年7月,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年产6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在桐乡建成,居世界玻璃纤维之首,此后从未被取代。
然而,就在巨石兴高采烈之际,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巨石玻璃纤维产品大量积压。张玉强在与中国建材的高级管理层讨论后,做出了“不停产,等待复苏”的大胆决定。事后来看,满负荷生产的中国巨石集团,以2009年的亏损为代价,换取了未来8年的高增长周期。
回忆当年的情景,张玉强直言不讳地说“难忘”,并越来越感到中央企业和私营企业合作生产的重要性。“中国建材的品牌、规模、技术和融资优势不断为巨石集团注入强大的催化剂,同时也保证了巨石集团的市场化决策机制。这并不容易。”
在巨石总部大楼的展示墙上,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中国巨石是一个企业改革的故事,一个技术创新的故事,一个精细管理的故事,一个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故事。”
全球布局:从“吃药”到“预防”
始于1995年的国际化战略为巨石集团“走向全球”铺平了重要道路。
巨石集团的第一个海外基地是埃及,现在它有大约20万吨玻璃纤维纱的生产能力。其产品主要供应欧盟市场以及土耳其、中东和北非的周边市场,产销率超过100%。
纵观历史,这更像是出海。2009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玻璃纤维长丝发起反倾销调查,次年,欧盟对菊石征收24.8%的“双反向”税率。“这时,我意识到,虽然巨石集团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生产能力,但它并不是世界级的企业。巨石集团必须走出去,走向国际化!”张玉强说:“要在埃及建工厂,我们知道自己病了,赶紧吃药。”
2016年,中国巨石集团决定投资3亿美元启动美国基地建设,这是一个完全积极的“预防性”布局。张玉强当时的考虑是,美国市场是中国巨石集团的一个重要海外市场,那么他为什么不在当地建一个工厂“供应给外界”?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布局会成为稳定中国巨石波动的一个绝妙举措。
据张玉强介绍,目前美国基地的玻璃纤维产能为8万吨,预计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投产。中国巨石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份额约为12万吨。“在美国建立基地是为了市场发展、研发进步和人才引进。”他说。
2017年,中国巨石集团将把下一个海外生产基地锁定在印度。公司决定在印度新建一条年产10万吨的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预计今年内开工建设。
"“一带一路”给中国的巨石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张玉强表示,随着海外基地的投产,巨石集团应逐步提高“外供”比例,积极探索“外供内供”方式,优化全球产能配置。
有趣的是,随着巨石“走出去”,外国投资者也“进来”。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境外投资机构赴中国巨石考察的比例不断上升。根据半年度报告,第二季度,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在中国居士流通股股东中排名第二,在第六大股东中排名第一。
智能制造:十亿投资“卡位”新轨迹
张玉强每天5点起床,锻炼2-3个小时,很容易举起石头,但事实上他有很强的危机感。“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风平浪静时,往往是危机潜伏的时候。”他说,在他40年的商业生涯中,“好日子”不到10%,只有保持警钟长鸣,他才敢冒险。
2017年底,中国巨石集团做出了另一项重大决定:投资近100亿元人民币,建设一个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该项目将使巨石集团的玻璃纤维产能翻一番,这是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一次飞跃。
“无论是空的玻璃纤维市场,还是巨狮的生产技术、成本控制能力等经济指标,都是时候去智能工程了!”张玉强告诉记者,“通过这个项目,巨石集团将增加细纱和电子布的产能,产品结构将更加合理,领先同行至少5年。”
张玉强特别关注电子布市场。“电子布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除了电子产品,工业自动化和汽车电子化领域的应用开发也在逐步增加。从中国巨狮的运作来看,电子布市场已经创下了纪录。这是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据悉,目前中国居士的电子布产能只有1亿米左右,智能基地建成后将增加8亿米产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每个人都看到这块巨石赚钱了,而且赚得很漂亮。"张玉强说:“但在我看来,巨石为世界复合材料行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使用领域和延长生命周期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这是最值得骄傲的。”
同样让他感到自豪的是,30年前,巨石集团千方百计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现在向发达国家出口技术、设备和品牌。"从介绍到输出,这是一种能力!"
带着“领先同行五年”的焦虑,张玉强和中国居士仍在路上奔跑。
标题:中国巨石总经理张毓强:赚“漂亮钱” 投资百亿“跑”上新赛道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