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3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丽娟

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就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发表了专题演讲,向与会者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什么是高质量开发?王一鸣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理解。

微观层面主要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这些方面,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速度”已达到世界闻名,但尽管付出了许多努力,“中国的质量”仍有差距。中观层面主要指产业价值链。过去,它主要集中在加工和装配,但现在有必要增加R&D、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在这些高价值链环节中的比重。宏观上,它主要指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通常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

王一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问题导向

王一鸣说,中国的基本特点是发展不平衡,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变化的时期。因此,判断高质量发展不能完全基于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而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在他看来,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正呈现出三个新特点。

首先,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从短缺经济开始。经过40年的努力,“数量差距”基本被填补,但“质量差距”仍然很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赶上质量”,填补“质量空白”。

第二,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随着传统产业一个接一个达到市场需求的高峰,大规模扩张阶段已经基本结束,需要从“摊大饼”转向“上台阶”,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

第三,它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和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硬约束的加强,依靠大规模、高强度的生产要素投入越来越困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势在必行。

与高速增长阶段的“动力瓶颈”、“交通瓶颈”等制约发展的瓶颈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瓶颈主要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缺乏,创新必须作为第一推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和竞争力。

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条件和挑战

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有许多条件。

首先,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为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创造了基础条件。

第二,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并推动国内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向高端化、个性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为高品质发展提供强大的市场驱动力。

第三,供应方结构改革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强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功能,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由下降转为上升,扭转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下降趋势,表明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

第四,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中国对R&D的投资强度达到2.12%,超过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新能源汽车位居世界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前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也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惯性。长期以来,中国形成了资源和要素过度倾向于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使得投资率不断提高。然而,过度依赖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将导致投资的边际效应和投资效率的下降,也将促进宏观杠杆率的不断提高。

第二,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实体经济中的供求结构失衡导致供求结构不匹配。另一方面,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的失衡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失衡制约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第三,发展不平衡不足。这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社会生产力水平,既有先进的生产力,又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城乡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区域差距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南北差异明显加剧和收入分配不均衡,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制度和机制上存在制约因素。例如,政府与市场的界限需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而不断调整,财政、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应继续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应加快。

第五,政府的管理方式不合适。快速成长时期形成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例如,过去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来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阶段后,应重点提高供给系统的质量,这就对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

要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从十个方面入手

王一鸣认为,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他认为应该从十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确立竞争政策的基本地位。有必要从过去传统的产业支持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转变为基于竞争政策的政策框架,因为质量和创新来自竞争,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很难形成向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和动力。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只有严格保护产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无论是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还是人才、技术、信息和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都应该进一步市场化。只有要素自由流动,才能实现优化配置,经济发展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第四,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知识产权激励是科技制度创新的核心。我们应该承认知识等无形投入也是投入,我们应该对投入所形成的结果拥有产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探索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在探索和实验,这将大大解放科学研究的生产力。

第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向创新能力培养教育转变,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六,提高空.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城市群是提高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它通过高速通道将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连接起来,促进要素的自由快速流动,能够有效提高空.的资源配置效率

第七,迎接污染排放高峰期的挑战。我国已经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都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峰值,正处于压力叠加和承载的关键时期。要打好防污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战,推进绿色发展,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

第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已经进入高风险时期。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使风险管理能力建设超越风险积累。

九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重点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落实取消和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的承诺,落实金融业开放措施,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对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十是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绩效评价方法,形成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促进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标题:王一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问题导向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