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张
通讯员刘学曲可欣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克东县是国家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保护基地。代表性的克东满族刺绣在这片黑土地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分行的指导和支持下,齐齐哈尔市和克东县因地制宜,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满族刺绣产业发展,开创了以文化产业助推农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引领克东人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克东满族刺绣被誉为最正宗的满族刺绣,是东北满族手工母体艺术最基本的载体之一。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纺织印染织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刺绣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如旗袍、包边、钱包、窗帘、钱包等。经过深入的考察和调查,克东县委、政府以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满族刺绣产业为载体,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带动农村振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参与其中,实现了文化传承和人民富裕的“一箭双雕”。“当我刚开始学习全刺绣时,我的手艺并不熟练;然而,我学得越多,就越上瘾。我绣了很多作品,赚了很多钱。现在我不仅被安排训练全村的人,而且还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特别是要有成就感。”余岗镇村民严珊珊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目前,“满绣工程”已经培训和吸纳了230多名当地贫困的绣妈妈,她们已经办了卡从事满绣生产,平均家庭收入增加了400元,最高月收入达到4200元。
张秀丽、花、鸟、昆虫和鱼的脸出现在刺绣母亲的针线下。然而,满族刺绣对普通人来说有一定的门槛,这需要更好的技术。中国人民银行克东县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县政府及时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解决学者技术薄弱、收入低的问题,并对参与研究的贫困户给予补贴,即在企业支付计件工资的基础上,政府给予同等补贴。这样,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还解决了初学者手慢、收入低的问题,大大增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调动了贫困学生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克东县支行还指导动员辖区内金融机构捐款6万元,注入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用于向贫困家庭秀娘发放专项奖励资金,惠及230多户办卡贫困家庭。“政府给予同等补贴,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而且使贫困妇女每完成一项工作的收入翻了一番,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家庭参与全面刺绣的积极性,实现了双赢。”科东伊曼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玉国在接受采访时说。
“克东满族刺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达到了艺术高峰。随着清朝的灭亡,满族刺绣濒临灭绝。起初,满族刺绣的发展入不敷出,为了把满族刺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咬牙坚持。现在,在县委、县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满绣产业的规模可以扩大,满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传承。”克东满族刺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刘亚梅告诉记者。中国人民银行克东县支行负责人了解到满族刺绣行业的财务困难后,多次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了满族刺绣的生产经营状况,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积极与上级行、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沟通,并组织了多次工作会议,鼓励辖区内金融机构增加对满族刺绣行业的贷款,帮助满族刺绣行业发展。自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克东县支行已指导辖区内的龙江银行发放贷款780万元,支持企业帮助贫困户搭建300多个画棚和画架,发放剪刀和绣花针900多套,50朵扭花。同时,开辟绿色渠道,优先贷款给满族刺绣企业,扶持满族刺绣特色产业,服务农村振兴。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克东县支行将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加强信贷支持,围绕满绣产业项目优化金融服务,特别是通过扶贫再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满绣产业成长发展,推出振兴克东农村的文化品牌。
标题:双手“绣”出一片天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