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9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住房市场的前端,土地市场应抑制投机,从而进一步落实“无房无房”的定位。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持续高温,一些热点城市的高房价频频出现,这是当前严格的房地产调控中的不和谐之处,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应该深入调查和整改。
新华社系列房地产市场评论:
新华社评论:准确打击和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
新华社:不要让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新的风险聚集地
新华社:“共享区域伤害人民”的矛盾亟待解决
房地产市场半年统计数据最近陆续发布。今年上半年,中国热点地区的整体土地市场已经降温。与往年相比,高地价的火爆局面已经消退。但是,目前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很热,一些热点城市的高价土地并没有消失。控制地价是控制房价的基础。做好地价和房价联动调控的一大篇文章,直接关系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据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虽然主要热点城市的土地交易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土地市场交易价格的整体溢价大幅下降,低于2015年至2017年30%的平均溢价,许多热点城市的土地溢价仍保持在10%左右。土地交易底价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深圳、南京、成都和太原。
上半年,我国热点地区土地市场整体降温,这与持续至今的房地产调控密切相关,更与土地市场调控土地价格的直接措施有关。
早在2016年9月30日,北京就率先提出了“限制房价,控制地价”的土地出让方式:先限制房价,再争地价,再争自持比例,最后争建设。这种“双控”的调控思路一直沿用至今,使得曾经高烧不退、高房价频发的北京土地市场总体平静。
据官方统计,2018年上半年,北京共出让土地31块,交易面积392.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9%,同比下降29.6%;总营业额为751亿元,比上个月下降58%,比上年下降25.3%。
2017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近期加强住房和土地供应管理和监管的通知》,成为土地市场监管的“指挥棒”。该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根据商品住宅存量消化周期,及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的规模、结构和时机。坚决防止地区总价、土地或楼层单价等的发生。,严格防止高价扰乱市场预期。
通过地价和房价的联动调控,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已经从过去的“嘈杂”转变为今年以来的土地出让金和平均底价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南京、福州等二线城市也通过“限制土地价格、控制房价、竞争建设”等措施稳定了市场。
根据市场机构的数据,与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城市呈现出成交量和价格稳步上升的趋势。上半年监测的300个城市中,二线城市土地交易面积和土地出让金分别增长31%和33%,土地交易价格同比持平。
然而,高房价现象在一些热点城市依然存在。今年4月,成都远郊成为一些知名房地产企业关注的焦点,这些企业不仅频频高价出售地块,还催生了溢价超过100%的已售地块。今年5月,位于杭州武林商圈的一块地块以107亿元的天价售出,底价溢价也超过了100%。
在许多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很热。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上半年监测的300个城市中,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达到7538亿元,同比增长43%,平均底价和平均地价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回顾2016年在许多地方上演的“土地王盛宴”,土地市场持续的高烧成为当年房价上涨的风向标。作为住房市场的前端,土地市场应抑制投机,从而进一步落实“无房无房”的定位。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持续高温,一些热点城市的高房价频频出现,这是当前严格的房地产调控中的不和谐之处,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应该深入调查和整改。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应保持土地供应的节奏科学、稳定、有序。在一些地区,土地供应减少,以避免高价土地,这导致供求矛盾加剧,高地价的风险增加。有关地方政府要着眼未来,继续把重点放在合理控制土地价格和保障土地供应上,根据商品住宅存量消化周期,及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和速度,做好土地价格和住宅价格联动调控的大文章。
建立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土地是关键突破口。在现行的土地租赁制度下,大部分土地供应几乎完全是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进行的。原国土资源部今年年初表示,中国将逐步改变政府是住宅用地唯一供应商的局面。中国的土地供应模式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土地价格控制将从制度上得到保证。
标题:新华社:做好地价房价联动调控的大文章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