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04字,读完约9分钟
2007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东亚复兴:对经济增长的看法》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在最初阶段,这个概念没有引起经济学家的注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尤其是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逐渐成为公众舆论的热点。然而,在讨论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被这一概念的“逻辑陷阱”所误导,甚至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不必要的悲观情绪。事实上,任何负责任的经济学家都不难通过客观的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有许多“逻辑陷阱”
根据世界银行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的语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许多国家在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将进入经济停滞期,出现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和社会动荡等现象,最终长期徘徊在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之外。对这一概念的深入研究表明,它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存在许多“逻辑陷阱”。
一个是“统计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使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单一指标,但gni不能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国民幸福指数排名,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被认为属于“中等收入陷阱”,排名明显高于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不丹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但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皮尤中心(Pew Center)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高收入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国民比例普遍低于30%;在孟加拉国、巴西、越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的人的比例一般超过80%。阿玛蒂亚。森,罗伯特?巴罗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种统计现象,并没有得到经济学方法论的支持,因此是相当片面的。
第二个是“对比陷阱”。“中等收入”的标准通常与美国相比较,并以美元来衡量。例如,美国经济学家胡永泰认为,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美国水平55%的国家是“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美国水平20%-55%的国家是“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美国水平20%的国家是“低收入国家”。现行中等收入标准是根据汇率法计算的,以美元计量。例如,人均国民总收入在4,126美元至12,735美元之间的国家是中高收入国家。这种比较和计量方法是有偏差的,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产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第三个是“历史陷阱”。目前,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观察主要局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1世纪初这段时期。在此期间,许多发展中国家刚刚实现独立,并且正处于现代国家成长和发展探索的初级阶段,因此许多国家将不可避免地走弯路。因此,我们不应该过早地对这些国家下结论,断定它们将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事实上,我们能否尽快跨越“中等收入”的门槛,取决于我们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此外,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并不意味着你将来会安心。目前,一些高收入国家陷入了低增长的困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因此,有必要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和平、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是一个更有意义的讨论话题。
中国不会重蹈一些拉美国家的覆辙
在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中,一些拉美国家往往被视为典型案例。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后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科技落后、贫富差距过大,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也无法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纵观中国,不难发现,我们已经从一些拉美国家的发展中吸取了教训,不仅没有走上拉美国家的老路,而且已经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道路,即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绿色发展是中国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中国的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具体而言,绿色金融通过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工具和政策,引导资金投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项目。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极大地促进了绿色投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正在加快。
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一些拉美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却找不到工作,许多贫民窟出现,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相比之下,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在有序推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布局,努力创造更多的城市就业机会。工农互相促进,城乡互补,充分融合,共同富裕的新型工农关系加速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水平,实施精准扶贫。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将按照现行标准脱贫,所有贫困县将无上限。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近年来,中国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放在重要位置,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历史机遇。中国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300024,咨询股)、航空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等许多关键领域,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世界。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无疑将为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
这些措施可以确保中国不会重蹈一些拉美国家的覆辙,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事实上,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发展措施,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
跨越高质量发展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基本特征是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中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进步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内生增长势头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简化管理、放开权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的力度,营造了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和消费者自主消费的公平市场环境。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供给面、结构面和制度面矛盾和问题,建议把推进供给面结构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有序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成本、短板补货等重点工作,大幅减少低效低端供给,有效高端供给日益扩大,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我们将在“三比一、一减一补”的基础上加快实施“破”、“立”、“降”,即打破无效供给,培育新的动能,降低现实经济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这些措施正在产生积极的结果。中国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满创新动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经历了初始阶段的快速发展后,经济发展无法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逐渐失去发展动力,陷入停滞。中国高度重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丰硕成果。天宫、小龙、田燕、吴空、墨子、大型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大众创业创新的不断推进,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展平衡明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出发点。“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协调国内外大局,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全面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点是缓解北京的非资本功能,优化空结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熊安新区。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重心,也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将构建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和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促进长江沿线产业合理布局,更好地发挥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城市群建设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大大增强。
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促进共同繁荣。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股权改革和治理机制改革,推进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亚洲信息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阿论坛,促进世界更加平衡的发展。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并将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因此,中国不仅可以自己克服“中等收入陷阱”,还可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克服“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执行院长、教授)
人民日报(2018年7月26日07版)
标题:人民要论:中国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