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7字,读完约8分钟

来自河南省的29岁农村男孩彭佳伟(音译)从十几岁就开始在户外工作。后来,当我父亲生病时,他不仅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家里,还欠了几万元,所以他成了一个贫穷的家庭。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彭佳伟决定在2015年回到家乡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养鸡。他把在外打工赚来的钱全部投入鸡舍和设备,并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和银行贷款扩大规模。现在有4000只肉鸡,年净利润约为6-7万元。

科技+农村金融:“看不见的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就在彭佳伟急需流动资金购买鸡饲料的时候,他得知了支付宝的贷款。最近,彭佳伟通过支付宝的“旺农贷款”借了2.4万元。“王农贷款”日利率为0.05%。与银行贷款相比,虽然“王农贷款”的利率较高,但彭佳伟仍然认为“王农贷款”使用起来更方便。

“传统贷款速度慢,程序复杂。它需要村里开一个证明,在乡镇盖章,在县扶贫办盖章,并担保。最后,获得贷款需要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彭佳伟说,“王农贷款”是在手机上操作时贷出的钱,几秒钟就到了账户。“我认为方便是最重要的,时间是最重要的。”我不太在乎更高的利息,因为我可以每天借的时候付利息。传统贷款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来支付利息,相比之下,实际支付的利息并不高。例如,如果我明天急需用钱,支付宝,即“旺农贷款”,仍然是最方便的,而且我不用多付一天的利息。”

科技+农村金融:“看不见的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网农贷款”是蚂蚁金服牵头的网上商业银行面向农村推出的信贷服务产品。自今年5月底在兰考县推出该产品以来,已向兰考县农民发放了近1亿元的信贷资金。无数的农村企业家彭李科嘉伟在“王农贷款”的支持下,走上了扩大生产、脱贫致富的道路。

通过大数据

给予农民的信贷是无担保和无担保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经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等金融困境。截至2017年底,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0.95万亿元,同比增长9.64%,比人民币贷款增速低3.56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网络金融蓝皮书》,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缺口已超过3万亿元。

农村金融的约束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信用风险和高成本,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在于农村价值链的数据断裂。对此,蚂蚁金服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探索“数据贷前模式”。

以蚂蚁金融服务在兰考的实践为例,蚂蚁金融服务向兰考县政府提供了大数据技术和经验,整合了当地农业、农村和农民用户的数据,并与兰考县合作建立了区域专属信用模型。农民群体基础大,对单一资金的需求小。“数据预贷模式”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风险信贷决策,可以为这类客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支持农户生产经营,3分钟内实现在线申请,1秒钟内资金到位,全程人工干预。人均贷款额在0-20万元之间。

科技+农村金融:“看不见的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对此,河南省兰考县副县长王彦涛深受感动。据他说,当与蚂蚁金服合作的数字信贷方法刚刚推出时,它仅在20天内就发放了8000个信贷。“去年,我们花了一年时间,五家商业金融机构只赚了2万英镑,因此数字化的力量是无限的。”王彦涛表示,与蚂蚁金服和网上商户银行的合作增强了兰考普惠金融实验区的实力,也是未来的探索方向,通过数字化手段探索和解决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科技+农村金融:“看不见的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目前,这一模式不仅在河南省的兰考、内乡、社旗、湖北省的巴东、利川、甘肃省的通渭、临洮、山东省的邹城、诸城、新泰等省进行了探索,在陕西、广西等省也进行了探索。

如何传递技术

给农民合理的资金支持?

一直以来,业界对农村金融业务都有这样的看法: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高,农村经营主体普遍小、弱、散,诚信意识不高,管理不规范。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金融相对较高的风险,这也是许多农村金融服务无法从正常的商业模式中持续下去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向真正需要的农民提供合理的资金,成为蚂蚁金服风险控制专家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能解决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还能使农民及时偿还,为未来积累良好的信用。

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哪些用户真正从事农业生产。除了阿里生态的数据,蚂蚁金融服务还通过与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企业和政府机构合作,结合农业保险和农业企业的上下游养殖数据,更准确地识别农业生产和管理行为。

与提供通用贷款服务的传统金融机构不同,蚂蚁金融服务为从事不同农业生产的用户提供“成千上万人和成千上万张脸”的贷款产品。这是因为风险控制专家认为,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农民需要资本投资的阶段具有规律性。

以种植业为例,经过长期的行业探索,结合机器学习等算法挖掘,蚂蚁金融服务已经建立了100多个行业模型,不仅涵盖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常规类别,还涵盖了辣椒、芝麻和烟草等稀有作物。风险控制模型将评估农户贷款申请时间的合理性,并结合各地农忙时间,在不同季节节点给出差异化的信贷方案,从而在满足各周期生产经营需求的同时,防止信贷过度,降低风险。例如,10月是中原地区冬小麦的播种期,10月份小麦种植户可以申请的贷款额高于12月份,因为12月已经过了种植投入期。

科技+农村金融:“看不见的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蚂蚁+银行: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普惠金融

在服务农村领域,蚂蚁金服也有许多“同行”。蚂蚁金服与金融机构共同搭建“王农贷联贷”平台,面向县及县以下农户,帮助金融机构下沉业务,共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以桂林银行为例,桂林银行于2017年正式启动农村金融发展战略。“传统方法效率低、成本高且难以控制。他们只能为农村市场的少数大客户提供服务,这与我们的要求相去甚远。”桂林银行董事长王能表示,这就是桂林银行选择与蚂蚁金服共同开发农村金融的原因。

目前,桂林银行已与蚂蚁金服合作打造联合贷款平台,探索出一条“线上线下”优势相结合的道路。蚂蚁金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桂林银行提供账户系统、风险控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桂林银行充分发挥社区金融优势,帮助农民接触和了解互联网,实现网上数据积累,改善用户形象,使农民获得更加合理的信贷服务,轻松享受信贷服务。

科技+农村金融:“看不见的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借助蚂蚁金服的数据风险控制能力,贷款的风险表现令人满意."据王能称,它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服务20,000个客户,并降低农民的收购成本,这在以前的商业模式中是无法做到的。“正是数据技术突破了过去成本、效率和风险控制的障碍,提高了农村金融的规模和效率,给桂林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

截至2018年6月,桂林银行与蚂蚁金服合作的“王农贷款”产品累计发放贷款3.5亿多笔,服务农户2万多户。

桂林市永福县罗晋镇江月村的一户贫困户廖永林去年申请了5万元扶贫贷款,全部用于投资种植6亩糖橙。去年11月,当对农业原料的需求达到顶峰时,廖永林发现他的糖桔没有肥料可施。

廖永林从罗晋镇的扶贫人员那里了解到桂林银行的“王农贷款”产品,并赶到网点进行咨询。工作人员帮他办理了“王农贷款”,额度为1万元,立即发放。借助这10000元资金,廖永林度过了最紧张的时期,并在6亩糖橙上覆盖了保温薄膜。

基于数据的财务模型:

打开农村经济价值链

蚂蚁金服利用大数据服务农村金融的实践也包括基于数据的金融模型。这种模式打开了农村经济价值链,解决了大规模农民在资金和销售方面的担忧。

在基于数据的生产和金融模式下,蚂蚁金融服务和农业龙头企业在贷前阶段利用多维数据分析上游农户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并根据其偿付能力实现智能授信决策。

在贷款的中间阶段,蚂蚁金服建立了贷款资金定向支付系统,将贷款存入支付账户,用于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农资和农具,确保贷款资金的“专款”。

在贷后阶段,蚂蚁金服不仅通过大数据跟踪农户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企业购买农产品并推广销售,锁定客户销售渠道,确保还款来源,为资金回笼提供保障。

蚂蚁金服通过信贷服务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在实践中构建了覆盖农村经济价值链的信息渠道,实现了资本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流动,使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控制风险,让农民无忧无虑。

实践证明,大数据技术可以使普通农民、小型和微型农业相关企业以及其他农村用户享受到与城市用户平等和方便的包容性金融服务。截至2018年6月底,蚂蚁金融服务已分别为2.37亿、1.95亿和1.09亿人提供服务,其中包括393.5万农村小微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种畜人。

标题:科技+农村金融:“看不见的银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