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出发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和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农村振兴的有力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空村集权化、农民空套种、农民老龄化等。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对实现农村全面振兴至关重要。由于受知识水平、财力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仅靠农民自身难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引导城市中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使各类人才和返乡农民形成优势互补的农村振兴新主体,能够有效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问题的解决,确保农村振兴的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积极推进“三权分立”改革,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基础。多元化的新商业实体和新农村产业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三权分立”是对农村基本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推进“三权分立”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源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养农村创新型企业家,培育新的经营形式。因此,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正确处理“三权分立”改革中的重要关系,丰富“三权分立”的具体实现形式,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基础,激活农村丰富的存量资源。
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可以为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广阔的产业空间,为农民就业和创业开辟更多的渠道。一是鼓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和行业情况,探索多种整合方式,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000061、医药库存)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推进农业、旅游、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定制等新的“互联网加”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开发各种新的亲农惠农模式和新模式,满足“三农”的多样化需求。二是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发展,引导资源和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大力发展各种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第三,要深入挖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模式,逐步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提高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
壮大多元化经营主体,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增添新活力。发展壮大多种经营主体,通过多种经营主体促进城乡资本、技术和信息的相互融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海归兴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和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生产者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新主体,推动城市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实现城市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与农村闲置和低效利用资源的有效衔接,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作者是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日报(2018年9月3日07版)
标题:新知新觉: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