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9字,读完约6分钟
陕西千阳国家美术馆收藏的鱼形五毒耳枕
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
陕西洛川李全金收藏的刺绣白布老虎,中国美术馆
甘肃庆阳蟹香包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周所写的风土人情中,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有许多习俗,随之而来的民间艺术也极其丰富。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装饰端午节,为后代留下珍贵的视觉材料。
一生远离毒药
端午节在盛夏,当气温突然上升时,成百上千的昆虫开始移动,疾病很容易滋生。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把五月视为“恶月”,而五月初五是“恶上加恶”。面对时间和大气变化带来的困难,古人发明了各种方法来克服它。除了储存草药、沐浴兰花汤和喝雄黄酒之外,在孩子们的胸前佩戴五色丝绸和香囊的做法在人们中间也很流行。五色丝绸也被称为“长寿线”和“长寿线”。从东汉应劭的《风俗义》中可以看出,早在汉代,人们就在端午节时用“五色丝”裹住手臂,以避邪避疾。这五种颜色是蓝色、红色、白色、黑色和黄色,象征着东、南、西、北和中五个方向。在宋代,人们在胸前佩戴五色丝绸作为方形饰物。古往今来,它们不断丰富和变化。香囊的功能与五色丝绸相似。古时候,人们用绸缎或棉布做各种精美的香囊,里面装满香茅、甘草、丁香、柴胡、白术、冰片、樟脑,甚至还有檀香、牛黄、朱砂等珍贵药材,不仅能祛病、除浊,还能给孩子增添满意的玩物,使他们玩起来小巧玲珑。
甘肃庆阳的香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蟹”香包最具特色。当地人视螃蟹为毒药,用蝎子、蜈蚣、蛇、壁虎、蜘蛛等装饰它们。以毒攻毒。避免五毒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毒”形象自汉代就已出现。宋代周觅在《武林旧事》卷三中记载,宋代宫廷中“有数十座山,有石天、艾虎,有三层五色蒲丝、白草双,饰有竹翠、葵、石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被称为“毒虫”事实上,夏天有无数有毒的昆虫,“五”只是一个虚数。人们在香包或童装上绣上“五毒”的形象,这不仅是为了躲避毒虫,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认识毒虫。
自宋代以来,“五毒文化”在民间越来越普遍。在张天师镇,人们把避邪与降妖相结合,张贴“石天府”降五毒的习俗也盛行起来。时至今日,仍有一首民歌:“不,5月5日,石天骑艾虎,五毒化尘,恶鬼归地府。”
在民间,老虎也有压制“五毒”的能力。阿清吕忠禹在《谈五毒》中写道:“古人画五毒,画蝎子、蜈蚣、蛇、蜜蜂、蟑螂,各画一针,并宣布全家要用针扎。”可以看出,最早的五毒是在谷雨季节使用的,后来延伸到端午节的习俗。虎城五毒的意义在于用老虎的正能量消灭各种有害健康的疾病和流行病。
然而,用老虎来制服几种有毒的昆虫是过分的。因此,民间创作了大量的“吃五毒鸡”作品。在江苏省苏州桃花坞年画中,有一幅“斗鸡西游”的图画。在黄河流域的剪纸作品中,大多将五毒简化为毒性最强、最惊人的蝎子。陕西安塞的剪纸专家曹殿祥曾经创作了一幅“吃蝎子的鸡”的剪纸。美丽而强壮的公鸡会啄蝎子把它们吞下去,这不仅贴近生活现实,也符合人们的心意,避免中毒。
以虎治恶
在端午节的习俗中,老虎的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因其勇敢、强壮的姿态、震撼和庇护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早在先秦时期,老虎“以性食鬼”的说法就在民间流行。据《山海经》记载,独孤山上有两个神仙,申屠和雷宇,守卫着鬼门关。每当邪灵进出时,就用芦苇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在人们的心目中,野兽已经成为人们抵御恶灵的“守护神”。几千年来,这一概念影响了人们的民间艺术创作活动,使老虎成为民间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等类别的重要题材。
艾草是生长在中国北方的一种植物。它的茎和叶有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蚊和消除瘴气。在端午节期间,人们经常在门口挂艾草或者把它绑成老虎的形状,这就是所谓的“艾虎”,以避免邪灵。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艾虎端午节大部分都是剪纸和布艺玩具。由农村妇女切割的艾虎剪纸经常伴随着艾叶、花草、蒲剑和葫芦的图像。
除了艾虎,布老虎是端午节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人们利用老虎的力量恐吓鬼魂,保护他们的子孙。同时,他们希望他们的后代有老虎的精神和形象。北京的布老虎是用黄色的布做的,老虎身上的图案是用黑色的墨水画了几笔。耳朵和尾巴也装饰有白色绒毛,这不仅突出了布老虎的简单和可爱,但也没有失去"百兽之王"的气魄。陕西洛川的布老虎有一个巨大的头和上翘的獠牙,很像战国时期的墓兽。在黄河流域,不同形状的老虎枕头也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老虎枕头有很多种,比如单头虎、双头虎、虎头和鱼尾等。它们的形状比布老虎更简洁和通用。
保持健康的竞赛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许多竞赛活动,如拔河、格斗、射击、龙舟和石破天惊。在比赛中,参赛者情绪高昂,观众情绪高涨,人们沉浸在激动人心的欢乐气氛中。
在许多龙舟比赛中,龙舟比赛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项。跨种族的传统与人们纪念屈原有关。《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日。伤重不治,遂命周伟救之。”然而,书上还说:“5月5日,邯郸春的曹娥纪念碑被吴军迎接,被水淹没;斯里兰卡有东吴的习俗,这与屈坪无关。”由此可见,救屈原和伍子胥未必可靠。根据广西贵港汉墓出土的铜鼓图案,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南方就有龙舟赛。虽然谣言是假的,但通过龙舟比赛来达到强身健体是真的。
赛龙舟的习俗是从唐朝传到北方的。北方的龙舟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更像是娱乐的道具。从河北省一部清代百子文身书中可以看出,龙舟已经成为孩子们玩耍的舞台。
从大量民间活动和民间艺术物品的分析可以看出,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夏热到来之前的一项大规模防疫和宰杀活动。人们适应天气,与时俱进,积极响应自然规律。同时,随着各种民俗活动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可能是端午节的意义之一。
(边肖是中国美术馆民间艺术部副主任兼副研究馆员)
(编者:杨光宇、曹昆)
标题:民间艺术谈端午节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