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8字,读完约2分钟
能干的刘晓霞
灵巧的陈林
11月26日,绕过盘山道,来到隆德县凤岭乡的河村,欣赏了山沟沟里隐藏的艺术品。
俗话说,大山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但我更羡慕进山后才找到以前流传下来的技术保存传承。
魏氏炼瓦雕发展迅速,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被5代人传承,至今仍以口、耳、手传递的方法传承。 第四代传承人卜文俊和魏凤萍根据传承技术打破魏氏炼瓦雕以前流传的家庭手工坊传承快速发展模式,在隆德县大力支持下,成立隆德县魏氏炼瓦雕有限企业,探索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快速发展之路,主要 然后,面向社会展开训练授艺活动,牵引周边村民,维持女性和残疾人的就业,为村民赚了“文化钱”。
来到扶贫工厂,轰隆隆的机器声掩盖了说话声,铺上整齐的砖雕,用草帘盖着,保证阴干顺利。
刘晓霞是河村村民,在魏氏炼瓦雕贫困工厂工作了8年,是魏氏炼瓦雕第五代传人。 因为家里养牛和猪等家畜,所以外出工作很困难,为了给孩子们读书,稳定的收入对她来说很重要。 刚来单位,做了一点简单的工作,卜文俊和妻子魏凤萍发现刘晓霞非常灵性,学技术非常快,所以夫妇开始教她技术工作,让她学技术长。 现在软雕已经成为刘晓霞身边的技术,每天的仪表收入超过150元。 “从家到扶贫工厂只有几分钟,既能照顾家又能挣工资,非常方便。 ”刘晓霞说。
和刘晓霞一样是硬雕师陈林一只手扶着砖雕,一只手拿着工具修理着。 这是订货作品,即将完成。 这种1.5平方米大小的砖雕,从制作开始到完成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是一项缓慢细致的工作工程。 “做这项工作心细,不小心弄坏了的话修补就麻烦了。 ”陈林说。 陈林是个灵巧的人,在学习炼瓦雕刻之前,他有机械技能,看到他学习技术又快又有耐心,传承基地把烧窑等难以控制的技术传授给他,还培养他为经营人才,为了魏氏炼瓦雕刻的迅速发展
在魏氏炼瓦雕扶贫工厂,制瓦、脱模、雕刻……一片繁忙的景象。 现在魏氏炼瓦雕扶贫工厂的固定工人30余人,平均每人每天150元左右的收入,村民在家门口一举多得,以前传来的技术成为财富技术,让更多人享受以前传来的技术带来的福利。 “每个人都参加了这个职位,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专家,以前流传的技艺不流失,迅速发展的机会增加了。 ”卜文俊笑着说。 (记者樊永凤文/图)
标题:热点:扶贫车间有故事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