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7字,读完约9分钟

根据编者按,从太行山封闭落后的村庄到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从几个自发修路的“龚宇”到在县城修建数千英里的旅游通道;从“7·19”洪灾后的满目疮痍,到全面超越灾前水平,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一个没有名字的小县城,带着新时代的龚宇精神,不仅在赵岩出名了,在全国也出名了,而且带动了整个歙县的扭转和蝴蝶的变化。为了探究农村巨变背后的故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在歙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访。

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参观“新社县”(一)

■我们的记者王晓霞·王彩娜

“过去,山路很难走。山上的辣椒、核桃、黑枣等特色农产品不能运下山。他们只能看着它腐烂。没办法担心。既然道路已经修好,山货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运到县城。从村子到市区也有几十英里。这是几代人从来不敢想的事情。”河北省邯郸市歙县西北角格拉普村的村民刘胡林兴奋地说,他新买的卡车很早就在这条新建的公路上行驶了。

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这是我们的救命之道!”赫哲族乡田家嘴村位于歙县东南端。过去,山路崎岖不平。64岁的田淑清回忆起过去,心情复杂。“十年前,我哥哥摔倒了,把它送到了县医院。这条路很难走,而且被耽搁了。时间,生命就这样消逝了。今若有此路,吾兄可救之。”

“盼星星,盼月亮,几代人都盼了几百年了,这条路真的修到我家门口了。”在道路通车的那一天,80多岁的大研村村民刘俊和和他的妻子一大早就拄着拐杖来到了路上,不停地触摸着路边的新栏杆,甚至俯下身去,闻到了路上新铺的沥青味。品尝,老泪...

这条让歙县的老幼们又惊又喜的道路,就是2017年10月28日通车的“千里乡村旅游通道”。这条公路从歙县东南到西北连接三省三县,穿越歙县10个乡镇,全长660公里,占地近1000平方公里。它使158个村庄和10多万人脱贫致富。

“这是一个生存的机会,这是一条出路”

歙县是革命老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是河北省邯郸市唯一的山区县。多年来,高山公路保险难走一直是制约歙县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以后池村为例,歙县芳官乡后池村位于一条深谷的尽头,村里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建在山上的梯田。上山的土路被雨水浸透,年复一年地被修复,年复一年地被破坏。因为它不能通车,肥料不能运输,收割的庄稼只能由人驮着驴下山,所以许多村民放弃了耕作。

如果你想致富,先修路;高速公路使所有行业蓬勃发展。

在寒冷的冬季,刘等后池村的老党员开始上山修路,带领村民以义务劳动的形式修建了一条6米宽、4公里长的山路,历时两个多月。这个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后池村的“新龚宇”精神鼓舞了很多人。这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偏远山村,在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等诸多困难下,树立了龚宇一山的雄心壮志,男女老少并肩作战,肩并肩,鏖战凿凿,连续两年于正月初四上山。最后,用双手在石头上挖了一条30多英里长的笨路,结果光秃秃的山丘上布满了绿色的衣服,荒芜的梯田里堆满了中草药,使“后池”变成了

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但是一个更大的考验将随之而来。2016年,歙县遭受了200年一遇的“7·19”特大洪涝灾害。山川被洪水淹没,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涉县十几个乡镇近20万人受到影响。

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歙县将灾后重建与全球旅游、扶贫、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从道路建设入手,努力突破制约山区人民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启农村振兴的新征程。

“路,对于像歙县这样的深山县来说,不仅是通道,也是出路。群众的深刻影响、重大意义和期望在其他地方是无法想象的。”歙县县委书记王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

为此,歙县建成了总长度1300多英里、平均宽度9米的乡村旅游通道,连接三省三县,贯穿10个镇,串联40多个景点,极大地促进了人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的振兴,使158个受灾严重的村庄的人民走上了幸福之路。

这条1000英里长的乡村旅游通道,不仅是建在太行山南段的山顶、深谷、悬崖上的生活和人心之路,而且被誉为“太行最美的路”。建成通车,开启了歙县农村振兴的大动脉。在2018年9月6日至7日举行的“四好农村公路”现场管理会议上,歙县被授予“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

“道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修路很难。首先,缺乏资金是困难的。

道路建设之初,歙县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困难,几个支柱企业跌落悬崖。那么,这么大量的工程资金从何而来?

歙县改变了以往公路建设资金分配的做法,探索了“力争上游、市场集资、干部帮扶、社会捐赠、群众投资、政府奖励”六条道路,将公路建设与配套旅游设施相结合,规划建设公路两侧的旅游服务区和旅游站,通过经营权拍卖筹集资金,通过创新解决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和土地问题。

同时,道路修复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利用道路修复中的土石方进行土地复垦,不仅可以解决占用与补偿的平衡,还可以解决部分资金。

歙县芳官乡后池村党支部书记刘留根告诉记者,为了修路,一些老人卖棺材板,年轻人拿出婚礼钱,孩子们捐压岁钱。158个村的群众出了地,下了很大的力气,用东西生产东西,用钱出钱,掀起了群众捐钱捐物修路的热潮。

修路难,占地也难。土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山区人民像珍惜黄金一样珍惜土地。歙县改变了以往征地修路的方式,以村为主体,实行“自修自有道路,自修自用土地”,采取集体耕地补偿、土地复垦补偿、邻村调整等方式。,这不仅保障了普通百姓的利益,也保证了道路建设的需要。同时,创新性地采用“一制六改”的路长制管理,全面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输和资金筹集。

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歙县在道路建设中,综合考虑了生态保护、沿线景点创建、旅游业态培育等问题,坚持了“七个原则”:绕路而行,不毁树;沿着斜坡走,减少垫层;我们宁愿建更多的堰,也不愿拆更多的山...我们应该把道路建设与灾后重建、河道整治、荒山整治甚至全球旅游、精准扶贫和环境改善结合起来,而不是“为修路而修路”。

“面对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机械的困难和挑战,全县的创新思想大胆地在太行山上提出并修复了这条‘致富之路’。”歙县交通局副局长王文婷告诉记者,依靠各方的积极参与,2017年,歙县仅投入不到4亿元就完成了40亿元的农村公路建设;短短三个多月,需要三年多时间才能正常施工的“天路”,被誉为道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好日子是我一个人干的。”

"拿起你的袖子,努力工作,建造你自己的路."在道路建设中,歙县人民积极投入劳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在采访歙县的时候,记者听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他在赫章乡常的帐篷里工作,是泰田段公路建设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在高温下,他因为多次中暑而不能吃饭。老父亲遭遇车祸,卧病在床,有一天无法照顾;70岁的李思(音译)是芳官镇王家村的一名党支部书记,他从医院脱下病号服,赶回村里修路。他带头清理他的菜地,并让他们自由修路。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该村在两天内完成了68户人家的征地工作。

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修路对人民有好处,所以我们不能冷眼旁观。”路透乡董家沟村民邢鲁泰(音译)表示,在修路时,他积极参与,每天都自愿去工作;70岁的老人孟双村在修建太田线路时,不仅捐了1200元和核桃树,还每天步行3公里把开水送到工地,一天从不停歇两次;自然村小神山村的村民张明锁(音译)听说这条长达一千英里的旅游通道是从自己家门口穿过的,于是他主动去圣福田路当了一名筑路工人,拆除了石墙,种上了绿色景观...

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在修路期间,到处都有人自愿工作。"骈镇党委书记李俊岭告诉记者。耿乐段总投资5000万元,补助资金只有1000万元。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耿乐镇全镇自愿投入劳动力,将爆破废石改为砌石挡土墙的原材料;路透镇5个村的3000多人投身于道路建设,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路面清理和征地拆迁。

"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在李俊岭看来,旅游频道已经深入到了群众的心中,这不仅调动了群众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全县的人心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后池“新龚宇”的精神在歙县遍地开花."王涛告诉记者,歙县探索的“群众是骨干,党员是先锋,村是主体,镇是主导,县是奖励和补助,工作优先”的农村公路建设思路,真正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每天最多可参加建设6万人。

市委书记高宏志多次来歙县视察,说歙县的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他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八路军一二九师精神、厚积新龚宇精神和旅游精神,锤炼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优良作风,锻造了新时期的歙县精神。他们做了许多过去不敢想的事情,但是他们在全市干部群众中树立了一面旗帜。

“好日子是你自己创造的。只要你不怕困难,不要等待,你就能克服困难,用你勤劳的双手改变你的面貌,你就能走出一条繁荣昌盛的道路。”刘留根说,如今,李倩乡村旅游频道已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青山绿水正逐渐成为普通人的金山银山,带领人们走出大山,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美好的生活。

标题:太行新愚公筑就千里“致富路”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