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0字,读完约4分钟

近30家中外再保险公司正在排队等待执照审批

记者黄蕾编辑陈郁

国内再保险市场正在加速扩张,国外再保险机构也在增加新成员。银监会几天前在官方网站上披露,它已批准韩国再保险公司在中国建立一家分公司。

还有近30家中外再保险公司排队等候,保险产业链后端的再保险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再保险市场即将进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扩张:近30名受试者排队等候

在过去的两年里,再保险市场没有出现新的课题。最近,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韩国再保险获准在中国运营。到目前为止,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外国参与者已经增加到八个,并且有几个中资实体,如中国再保险、太平再保险、PICC再保险和前海再保险。

再保险,即“保险的保险”,是保险公司将其保险风险分配给其他保险机构(再保险人)的行为。从功能角度看,提高偿付能力、扩大承保能力和分散风险是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的主要动机。它们共同构成了近年来中国再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目前,除了劳合社之外,在中国的其他外国再保险实体都以分支机构的形式存在。一家外国再保险公司的高管解释说:“再保险公司不同于保险公司(直接保险公司),因为它们没有严格的区域销售属性,可以跨区域经营。没有必要设立子公司。此外,考虑到节约资金的需要和遵循母公司的风险评级,以分支机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更为合适。”

近30家公司排队候场再保险市场加速扩容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西洋(600558)和合夥再保险(partner re)等多家外国再保险公司已向监管机构提交了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此外,至少有20家中国再保险公司如亚太再保险、华宇再保险和天元再保险也在排队等待牌照。

再保险市场的扩大无疑为国内直接保险机构提供了更多的产品选择和风险分散渠道。国内保险市场的稳定发展和经营环境的优化也成为吸引外资再保险机构的催化剂。

转型:风险管理的本质在逐步回归

作为中国保险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保险行业虽然起步较晚,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但由于近年来发展迅速,其重要性和受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同时,再保险市场也迎来了转型调整的新阶段。特别是在“为第二代支付”新监管制度政策的影响下,再保险市场的结构性调整迹象开始出现,对再保险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根据责任限制的不同方式,再保险可以大致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多位再保险老手告诉记者,目前,以扩大承保能力、提高偿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保险公司对比例再保险的需求有所萎缩,而为了控制损失、分散风险,对非比例再保险的需求有所增加。

调整背后的动机与“为第二代付费”政策的实施有关。首先,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工具越来越丰富;第二,“为第二代买单”的正式实施带来了行业资本的释放,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显著提高,再融资需求相应减少。

记者从业界了解到,目前,保险公司为缓解偿付能力压力而安排的非传统再保险(也称“金融再保险”)已经大大减少。

这一标志的出现释放了一个重要的行业信号:中国再保险市场的功能正在逐步回归风险管理的本质,再保险主体的地位正在从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的提供者转变为风险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的提供者。

随着再保险职能的逐步转变,中国再保险市场的业务类型也在调整,保险结构的重心将逐渐转移到非汽车保险等风险较高的领域。这就要求再保险市场的参与者对业务调整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技术和专业的准备。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再保险市场在未来两三年仍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业务端供需变化;二是直接保险市场的过度竞争影响再保险市场;第三,资本流入过多导致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过剩。

标题:近30家公司排队候场再保险市场加速扩容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