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6字,读完约3分钟
“破裂”会使冰雹云落下,增加干旱地区的降雨量
人为的影响使天气变得不那么反复无常
刮风下雨是自然现象。当它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震级时,它将导致气象灾害。为了预防灾害,气象部门出台了一个“药方”,即通过人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天气,如“打散”即将落下的冰雹云,人为增加干旱地区的降雨量,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效果。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郭虎表示,“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人为影响当地大气物理过程,从而达到增加雨、雪、冰雹、雨、雾、霜的目的的活动。中国从1958年开始有组织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今年是人工影响天气60周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人工影响天气可以保障生产发展和生态安全,起到紧急抗旱、防雹和丰收的作用。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旱涝季节和关键的农业季节,气象部门在各地区调动了飞机、火箭和其他作战设备。人工增雨作业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人工防洪作业保护面积50万平方公里。在三江源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华北等缺水地区、河流湖泊和水库上游,开展大规模正常生态修复增雨作业,补充生态用水,扩大湖泊湿地面积,增加草地生物量。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专家、研究员李继明表示,近年来,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的共同作用下,长江、黄河源头的湖泊面积逐渐增加,青海草原的植被也有明显改善。新疆坚持冬季人工增雪40年,有效增加了天山、昆仑和阿勒泰冰川的供水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气象部门提前对北京房山区的雨云进行了监测,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了拦截,以确保鸟巢不下雨。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能力和科技水平。目前,已建成“五段”实时业务和综合业务系统,东北、西北等6个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能力建设已经启动,跨行政区域的作业协调和综合调度得到加强,飞机作业能力弱、科技支撑不足、基层作业隐患多等缺点得到弥补,天山、祁连山等生态脆弱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600720诊断单元)已经建成。
与此同时,气象高科技也频频出现,中国自主开发的3公里精细云降水数值预报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国内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催化效率提高100倍以上;雷达指挥、自动发射和三维广播的火箭作战系统研制成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各种作战。
郭虎表示,气象部门正在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优化政策环境。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国家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了区域发展布局。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和经营点五个层次有机联系的组织领导体系。卫星、雷达、自动站和人工增雨机载探测系统构成了一个综合立体观测网络,50多架作战飞机、6500多门高射炮、8200多套火箭作战系统和5万多名操作人员组成了空地面综合协同作战系统。作战指挥系统覆盖各省、市、县。郭虎说:“今后,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作业、精确作业和安全作业的能力。”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韩
标题:人工影响 让天气少些任性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