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7字,读完约9分钟
前几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在主要关口,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是什么?如何保持流动性相当充裕?如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我们的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关键词]合理丰富
这不是“大量放水”或“全面放松”。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并不意味着政策转变
“最近几次重要会议明确了宏观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了前瞻性的微调和精确的政策。在这方面,市场上有些人把“大量放水”和“全面放松”解释为“非常不恰当。”交通银行(601328)(香港股票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洪水灌溉”的流动性不利于金融市场或实体经济本身的长期健康发展。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是紧缩和适度的,这并不意味着政策从根本上改变,更不用说全面宽松,而是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
招商证券(600999)(港股06099)宏观分析师张毅平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是适度的紧缩,“宽松”意味着流动性应该合理、充足,以避免处置风险造成的流动性危机;“紧”主要是指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应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匹配,且不应大大超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二季度例会提出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与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相比,流动性报表的变化已经从“保持合理稳定的流动性”转变为“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
“从‘合理稳定’到‘合理充裕’的调整,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边际紧缩进行预调整和微调,保持总体基调不变。”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认为,从实际层面来看,包括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在内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应该接近gdp增速和cpi增速之和。从价格信号来看,政策利率应接近名义自然利率,即“自然利率+通货膨胀率”。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各种方法确保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特别是6月份以来,中期贷款业务的经营规模明显扩大,对中长期流动性的支持逐步增强。7月23日启动的一年期50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操作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融资操作。今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和中期贷款安排,在中长期流动性方面投资了约2.8万亿元,远远超过去年的1.76万亿元。
然而,市场上仍有“流动性短缺”和“资金短缺”的声音。
“年初以来,随着流动性环境的不断改善,基金利率有所下降,流动性分层现象有所缓解,但月末基金波动仍在有规律地增加。”中信证券(600030)(港股06030)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在跨月特别是跨季的关键时刻,财政支出强劲,市场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这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交易公告的声明中看出。另一方面,资金处于完全相反的状态,资金短缺是由于银行主导的金融机构缺乏意愿,其背后更大的因素是监管和评估。
如何在未来保持相当充裕的流动性?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应合理补充基础货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过去,通过外汇补充基础货币的模式已经改变,经济发展需要适度扩大货币供应。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RRR减息、mlf延续、psl(抵押补充贷款)和omo(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继续合理补充流动性。
[关键词]传导机制
注重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采取一系列金融监管措施,促进社会融资发展
回顾上半年,中国流动性基本稳定。一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3.6767%和3.9008%下降到6月底的3.1590%和3.4756%,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仍在萎缩。“这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良。与补充流动性相比,我们更应该注重引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潘向东说。
目前,货币信贷政策传导仍面临一些困难。
“在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的障碍主要在于信贷供给的极端端。”石成认为,在宏观层面,自4月份以来,全球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经济的外部压力加大,银行体系的避险意识增强,导致放贷意愿减弱。在微观层面,银行体系的激励机制与支持小微企业的宏观政策方向不匹配,导致基层业务人员总体上惜贷,偏好短期贷款而非长期贷款,更好地支持经济,在结构上仍侧重于大企业而非小微企业,在顺周期上倾向于“锦上添花”,而非逆周期上的“雪中送炭”,货币政策难以真正落地。
最近,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指出在保持合理充裕流动性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注重开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开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点是什么?
一是处理好稳定增长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前提下,注重支持最终需求的形成,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第二,处理好宏观总量和微观信贷的关系。在把握资金总闸门的前提下,应加大信用评估和内部激励力度,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第三,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善用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善用保障机制。第四,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格局。第五,完善积极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人员的积极性。六是继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潘向东认为,开放货币和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应该缓解信贷紧缩。目前,稳健增长的重要性有所增加,可以适度扩大信贷规模,有效保障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的融资需求,避免必要的在建项目出现资金断档和未完成项目。
连平建议,为确保更有效的货币政策,应采取一系列配套金融监管措施,促进社会融资的发展。例如,适当放宽对发行人的限制,进一步完善评级管理制度。以相应的政策工具为债券投资提供适当的流动性支持,鼓励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增加债券资产配置。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适用范围,制定各类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和实施环节的标准化要求,简化审批和实施流程,加快证券化项目实施。
[关键词]定向用力
准确聚焦,增量扩张,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小生活,繁荣的就业和繁荣的经济。小微企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动能的重要来源,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6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表示,它支持“债转股”的市场化合法化,并通过有针对性的RRR减债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了短期精准、长期标本兼治的23项具体措施,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力量;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实行账户管理,建立责任制,落实小企业再融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监管和政策层面经常努力为小微企业服务,小微企业已成为近期关注的焦点。
“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全球意义。”石成认为,在供应方面,小微企业正在蓬勃发展,这将有助于加快科技进步和推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为长期复苏奠定基础;在需求方面,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升级需求,提高社会总福利。
从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精确的重点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数据显示,普惠公司小微企业贷款规模逐步扩大,每户贷款不足500万元的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由过去的低增长转为趋势复苏。6月末,余额为7.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末高5.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5743亿元,接近去年增长水平;覆盖近1500万家庭,比去年年底增长9.9%。6月末,服务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占服务业贷款总额的30%以上。
石成认为,要改善和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把重点放在银行体系内部,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开放。随着息差收窄和市场竞争加剧,银行体系被迫提高风险管理和差异化定价能力,从而扩大信贷供应的范围和类型,更有效地覆盖小微企业。从长远来看,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扩大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有针对性地打破小微企业初始阶段的融资瓶颈。
“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金融部门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更加有效的行动,不断推进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缓解。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有效激发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要有效改善和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必须突出重点,明确支持重点;努力推进增量扩张,着力优化融资结构;努力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完成“最后一英里”;已经努力在政策上作出协调一致的努力,几个家庭一直在共同努力,将为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工作推向更深的层次。
标题:人民日报: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 服务实体增效力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