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新《资产管理条例》的相关配套规定出台,不仅允许公众银行投资非标准财务管理,还取消了资产管理和证券公司私募的禁令,对非标准投资实行限额管理,只要不超过净资产的35%。

此前,经纪资产管理和私募曾被禁止投资于委托贷款和信贷业务,市场预期非标准业务已经死亡。现在,业内人士认为,非标准人群会暂时得到喘息的机会,至少他们不会死得这么快。

然而,尽管流动性压力得到了缓冲,但打破刚性赎回、去套期保值和降低杠杆的监管方向并没有改变,只是调整了实施强度和节奏。股票可以有秩序地转让,但无论如何,不能错配,这是监管的底线。一位经纪公司高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非标准投资实行限额管理

最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出台了新资产管理条例的配套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非标准投资,缓解了原本紧张的流动性压力。

过去一年,非标准业务规模迅速收缩,但非标准业务无法直接纳入资产负债表,银行资金吃紧,难以消化。此外,贷款中融资渠道、非标准条款和中间交易结构难以替代,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新资产管理条例的配套规定相对缓解了流动性压力,其中提到公开发行资产管理产品不仅可以主要投资于标准化的债务资产和上市股票,还可以适当投资于非标准化的债务资产。

与此同时,此前对经纪佣金收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非标准私人投资的禁令也已解除。一家上市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的董事总经理表示,以前根本不允许对非标准产品进行投票,但现在这种做法有所松动,这对证券公司在短期内收集产品来说是个好消息。

但是,非标准投资需要配额管理。根据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规则,对同一经营机构私人资产管理业务的非标准债权投资金额不得超过全部资产管理计划净资产的35%。

术语匹配是底线

据业内人士称,尽管相关配套规定允许对公共银行的财务管理、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私募产品等进行非标准投资。,银行的实际操作非常困难。最重要的是,术语匹配是监管的底线,不能被打破。

其中,配套规则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非标准化债务资产的,非标准化债务资产的终止日期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或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最迟开放日。也就是说,非标准条款应小于或等于理财产品条款,不允许建立资金池或错配条款。

在运营层面,这可能会导致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多数公开发行不能投资于非标准产品,例如,每季度或每六个月开放的封闭式产品或每天开放的产品不能投资。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和私募方面,中国证监会仍要求证券公司退出为其他机构、个人或资产管理产品提供渠道服务,以规避投资范围和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非标准业务实际放宽幅度不大。

对于资金池的清理,浙商证券(601878)前副总裁李雪峰表示,表面上看是为了缩小规模,但实质是通过减少偏差、持续时间、规模和风险自留进行综合治理。值得注意的是,负偏差不会下降,规模会被刚性地缩小,这可能会导致新的金融风险。

标题:“非标没死”:期限匹配是监管底线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