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1字,读完约4分钟

张红彬

最近,继山东部分地区发生洪水之后,广东东部也遭到了洪水的侵袭。这两个地方的洪水的共同特点是造成了严重的内涝。

事实上,每次发生洪灾,都是对县基础设施应对暴雨和洪水的能力的考验。与此同时,在灾害预警和预防方面,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这种灾难对当地农业有很大影响。每次灾害发生后,农业保险问题都会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与农业相关的银行贷款的偿还也将备受关注。然而,所有这些灾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虽然灾难源于“天”,但灾难损失的根源不能仅仅是“怨天”。自然灾害是坏事,但如何化坏事为好事,需要从灾后产业升级和金融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规划。

谈灾后产业升级与金融创新途径

最近,笔者走访了受灾最严重的山东省寿光市,发现当地农业灾害主要集中在蔬菜大棚的破坏上。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也是蔬菜大棚的发源地。据当地人说,寿光的温室在寿光已经存在了一代到六代,全国许多地方的温室都是由寿光人制造的。此外,寿光蔬菜大棚普遍采用“小农”经营模式。一个农民拥有两到三个温室,每个温室的投资从10万元到20万元不等。每个蔬菜大棚的年收入在5万元到8万元之间(不包括人工成本,因为大多数大棚都是由农民自己管理的),这似乎不错。然而,笔者了解到,这种小农经营模式需要农民的充分投入,许多农民直接生活在温室中,只有通过非常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上述效益。据说,在寿光,一些当地的商业实体曾经转让一块土地,建造温室,进行大规模生产,但效益不理想,最后只能租用温室。

谈灾后产业升级与金融创新途径

当我参观寿光的受灾城镇时,我发现大部分温室都是“土棚”,分为高温棚和低温棚。为了保暖,温室通常要挖一米左右,主要的地基依靠泥土和砖块,根本无法承受洪水的冲击和浸泡。同时,温室之间的距离很小,也缺乏必要的泄洪和排水装置,这与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有关。笔者不反对小农经营模式,但温室设施农业最好采取标准化、适度规模、配套设施齐全的综合发展模式,这也应该是寿光灾后产业升级的思路。

谈灾后产业升级与金融创新途径

在上述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将跟进金融创新。以保险为例,如果相关设施的完备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提高了,保险公司就会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农业保险产品。

寿光水灾被称为“百年一遇”,这也是一个常用的词。但是,寿光的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够,农业保险品种单一。相关保险机构负责人指出,由于寿光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较少,人们缺乏农业保险意识。

事实上,农业保险本身不应该只应对自然灾害,农民的保险意识也不是由自然灾害建立起来的。虽然自然灾害有助于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但不应是唯一的途径。目前,全县有大量的财产保险机构,但主要是争夺汽车保险市场。这部分保费占总保费的近90%,而农业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所占比例很低。这就要求保险机构首先创新更有价值的农业保险品种,如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相关灾害保险和农村家庭财产保险;其次,要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动员相关财政资金作为各类农业保险费的补贴,待保险费足额到位后,再降低财政补贴比例;第三,要建立“保险+银行”、“保险+期货”、“保险+供应链+智能技术”等多种模式,使农业保险真正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谈灾后产业升级与金融创新途径

灾后,银行的做法是延长受灾主体的贷款期限,降低利率,或者改变还款期限和方式,继续向灾后有能力重建的主体发放救灾贷款。这些做法只处理灾害的影响。银行的创新不是孤立的。它应与灾后产业升级的需要相结合,并与保险和其他金融手段一起使用。例如,在政府的推动下,灾后的农业生产标准和要求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商业实体已经进入,以促进中等规模的业务。银行可以根据产业结构和经营者结构的变化及时引入激励性贷款,利用资金引导产业升级,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银行创新也可以与供应链和保险的上下游相结合,从而形成金融和产业链紧密结合的闭环。

谈灾后产业升级与金融创新途径

灾后是产业升级的契机,可以在调整结构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政府应大力推进上述产业转型,重点提高基础设施整体水平,特别是改善和优化灌溉、电力、河道、交通、污水等与农业和农村密切相关的综合系统。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灾后产业升级,推出更多有利于灾后重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对产业转型的金融支持。(张乐制图)

标题:谈灾后产业升级与金融创新途径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