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0字,读完约4分钟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包括9000多座古建筑。这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古建筑以其雄伟的外观、绚丽的色彩、严谨的造型、井然有序的构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历史而闻名。那么,谁是紫禁城的设计师?
刘基(温柏)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紫禁城最初的策划者。《明史》第68卷明确记载,紫禁城建成初期的宫殿管理与南京故宫基本相同,比南京故宫更高、更雄伟。可以看出,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和风格是以南京明故宫博物院为蓝本的,而明故宫博物院的策划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顾问刘基。
根据《明太祖实录》第21卷记载,早在明朝建立前两年,朱元璋就认为南京老城离中山太远,灵气不足,旧城改造需要拆除大量房屋,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所以他命令刘基在中山南部规划一座新的宫殿。刘基根据古代“天人合一”的占星布局概念来规划皇城。中轴线上有前朝奉天、盖华、金神三殿,皇宫内有干青、坤宁两座宫殿。在前宫的东西两侧,有文化厅和武英厅,在后两个宫的东西两侧,有六个宫。上述建筑布局理念和形式与北京故宫的布局完全一致。
我们以昔日紫禁城的建筑为例来说明南京明故宫和北京紫禁城在建筑上的相似之处。从平面布局和建筑命名来看,两者的中轴线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武门、奉天门(清代北京紫禁城的奉天门更名为太和门)、奉天、盖华和金神;在三个大厅的两侧,文楼和吴楼对称排列(北京紫禁城的文楼在清朝时被命名为梯人亭,吴楼在清朝时被命名为弘毅亭)。在武门门和奉天门之间,两张照片都有弧形平面的金水河内侧,拱门最突出的位置位于中轴线上。从建筑造型的角度来看,两张照片中的建筑外观几乎完全相同:站在高台上的午门形状像一只展翅的孔雀;站在开放广场上的奉天门,形成了紫禁城的第一道屏障,两边都是房子;三个大厅都位于三层高的桥台上。重檐太和殿的屋顶风格、中和殿的单檐尖屋顶风格、重檐歇山顶的保和殿的屋顶风格错落有致,立面曲线优美,构成了紫禁城最宏伟的建筑组合。
此外,南京明宫现存的一些建筑遗址,如武门、内金水河、东华门等,其名称、布局和形状与北京紫禁城的相应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可见,北京故宫的规划设计是以刘基的南京明故宫规划建设为基础的。因此,可以认为刘基是北京紫禁城最初的主要策划者。
陈贵,江苏泰州人,是故宫博物院的总规划师和院长。朱迪在北京当太子时,陈贵是他的大臣。根据《明史》,朱迪在文健夺取皇位的第一年发动了一场战胜南京困难的战斗;陈贵随他南下,贡献很大,在英雄中排名第四,在泰宁侯被封为爵士。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皇帝朱迪下令在四年内修建紫禁城,认为当时71岁的陈贵有很强的管理和规划能力,并命令他担任主要负责人和总规划师。从紫禁城筹建到正式开工的十几年间,陈贵的官位一直未变,即他是泰宁侯,从未离开过北京。这在明朝最重要的官员中是非常罕见的,主要原因与陈贵被任命为紫禁城的总经理有关。
在紫禁城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木匠蔡新、瓦匠杨青、石匠鲁祥等,他们为紫禁城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地方志《重修木桩记》(卷二十四)记载,蔡新,江苏常州武进人,自幼学习木工手艺,明永乐年间参与紫禁城的修建,掌管各种建筑类型。蔡新还巧妙地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将挖进护城河和西泰液池的泥浆运至紫禁城的北面,并堆积成一座52米的小山,名为珍山,也就是今天的景山。
另外,网上有传言说蒯祥是紫禁城的设计者,这是不正确的。蒯祥,吴县象山(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徐口镇)人,生于明代洪武三十年,自幼随父蒯父学木工手艺。据明代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蒯祥被召入京参与紫禁城的修建,具有很强的绘画能力。画出的宫殿、亭台、游廊和其他建筑可以被建筑组织者欣赏。从记录的时间点来看,蒯祥20岁出头就参与了故宫的建设,在建筑规划、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经验,所以他不太可能成为总负责人或总规划师。据清初历史学家楚的《简佩筠记》记载,永乐年间紫禁城建都之初,蒯祥随父傅赴京参加紫禁城建都,傅是一个木匠行首;后来,因为快符老了,他被快相取代。因此,蒯祥在当时的地位只是一个木匠领袖。
总而言之,紫禁城的设计规划不是一个人的成果,而是古代哲学家和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建筑规划、设计和管理技术。
标题:谁是紫禁城的设计师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