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9字,读完约6分钟
在COVID-19抗击肺炎的战斗中,“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主力军。
他们面临着世界上罕见的考验
与祖国同行
献给人民
在年轻的战场上
写下你自己的光辉印记
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让我们向正在与这一流行病作斗争的年轻人和那些逆行的年轻人致敬。
李文启,1993年出生,哈尔滨人,在深圳工作。春节回到哈尔滨后,他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她说:“这个国家有麻烦了。我们的“90后”既年轻又强壮,我们应该勇往直前。”图为李文启(右)对过往车辆人员检查程序的证明。新华社记者王建伟/照片
该职位是“战争”职位
甘露一
甘如意,24岁,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中心凡湖分局的一名医生。武汉关闭后,她已返回荆州度假,并毅然返回武汉。1月31日上午10: 00,甘如意在村委会拿了一张临时通行证,把饼干和方便面装进包里,骑自行车去了武汉。从荆州到武汉的距离是300公里,经历了骑自行车、搭便车和步行。甘如意说,“我觉得医务人员应该像军人一样。当疫情到来时,医务人员会冲到第一线。”经过4天3夜,2月3日下午6点,她终于到达了医院。第二天早上,准时上班。
周静
38岁的周静是武汉联合东湖医院的副院长。2003年,她在深圳罗湖区医院实习,成为深圳第一个面对非典的医务工作者。今年,她站在抗击COVID-19肺炎的最前线。她说:“救死扶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都让步,病人会怎么做?只有你站在最前线,医务人员才有信心和决心跟随我前进。”
周静(右)在社区进行疾病筛查。照片由湖北日报提供
谷小文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90后”护士顾晓文自告奋勇奔赴前线。她在给护士长的信中写道:“我不想去,这样我就能有一天回来。我想既然我选择了当护士,我就想为这件衣服做点什么。”
潘伟伟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国家援助湖北省防疫医疗队队员潘伟伟在繁重的抢救工作中度过了他的38岁生日。他说:“虽然我很累,但当我看到病人热切的眼神和对我们的信任时,我立刻感到充满力量。对我来说,最好的生日礼物是病人出院。我衷心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武汉依然是樱花盛开的武汉。”
在防疫的第一线仍然有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在生活中,他们是在家人眼中热爱美丽和孩子的年轻人。当疫情来袭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穿上白色长袍,撤退并流泪,成为最强最勇敢的战士。
温暖的“志愿者红”
还有一群人用默默的奉献诠释着志愿者精神,用凡人的火花点燃世界上伟大的爱情,成为战争“瘟疫”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是抗击流行病的志愿者。
徐栋
今年刚满18岁的徐东(音译)住在武汉市佛祖岭街顺民社区,在看到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发布的招募志愿者的特别信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我年轻,身体健康。我想尽我所能为社区防疫做些事情。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在防疫期间,这个穿着“红色背心”的年轻人成了社区居民信任的人。
石
34岁的安徽老兵石在元旦晚上勇敢地逆行,赶往武汉市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我会安装铝合金门窗和板房。做一名焊工没问题。我确实需要这种工作。我去的时候可以帮忙。”到达工地后,经过岗前培训,石成为了霍申山工地的一名工人。
胡思通
"虽然我没有临床经验,但我有执业医生的资格."1995年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胡思通报名参加了共青团吉林省委组织的青年防疫志愿者活动。给乘客量体温,给大厅消毒……胡思通每天都带着40多公斤的消毒设备,穿梭于长春龙嘉机场的候机楼之间,汗水裹在沉闷的防护服里。尽管又苦又累,他还是很高兴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2020年2月5日,胡思通(右一)在杀死队友后与他们合影。新华社记者阎摄
郑能量
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后,“90后”郑能把母亲托付给亲戚,开着新买的车从长沙来到武汉,“很多人想逃离这里”。他呆在医院门口,带着医务人员上下班。
王勇
35岁的快递员王勇在新年的第一天接了30名医务人员。他说,“我不是派信使,而是一个拯救生命的人。”
从那天起,旧金山快递的弟弟王勇成了王勇的志愿者,并自愿每天接送医护人员。如果一个人的力量不够,组织一次集体服务。他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以满足金印滩医院医务人员的出行需求。
快递兄弟王勇为医务人员建立了一条后勤支持线。照片由湖北日报提供
华晨
武汉市青山区小学“90后”音乐教师华自告奋勇到方舱医院当播音员。在走廊尽头的拐角处,一张1米多长的咖啡桌和一张塑料长凳是这里的广播电台。华在话筒前放慢了速度,放低了声音,而那温柔甜美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这个声音给了无数病人安慰和鼓励。病人陈说:“虽然我不知道播音员是谁,但她的声音真的很好,让人感觉很温暖。”
2020年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邀请武汉市防疫战线的普通工作人员讲述他们团结奋斗的故事,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武汉市青山区小学音乐教师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肖一久/照片
每个党员干部都是螺丝钉
对疫情的主要检查集中在基层,但在基层很难做到。社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实践最初使命的复习场地。在这次大考验中,年轻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像螺丝钉一样钉在社区(村)防治的前线,筑起了联防联控的大坝。
彭静
“你不必走,我会的!”第一例密切接触者是在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水安兴城社区发现的。谁与医生和警察合作来到门口测量他们的体温?33岁的社区党委书记彭静向社区工作人员喊道。她说:“我也害怕感染,但我不能再退缩了。如果有一个人必须倒下,那只能是我。”
黄亨·赫尔佐格
武汉市洪山区洛南街道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黄恒被任命为社区“临时秘书”。他说:“关键时刻,我们要做群众的脊梁!”由于日夜忙碌,他突然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当疼痛难以忍受时,他躺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安排工作,只是因为他不能让社区里9000多名居民离开。
东里会
董,1979年12月出生,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南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卫生室主任。自1月23日以来,她一直在抗击流行病的前线战斗。她每天早上8: 30去上班,工作到深夜是正常的。2月16日,董因过度劳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瘫倒在办公桌前,第二天去世。
就像诗《向社区英雄致敬》:“没有家的不是社区工作者,而是让他们照顾每个人的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新时代的年轻人勇敢地肩负起他们的使命和责任,赞扬他们,向他们致敬!
标题:向年轻人致敬,向在抗击流行病中倒退的年轻人致敬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