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3字,读完约3分钟
方锐:一方热土一生情
“那时,大家意识很高,心像‘清水河’的水一样纯洁,清澈见底,只要国家需要,就可以去任何地方。”今年84岁的方锐总是把自己比作砖,最终的落脚点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同。
1953年,18岁的方锐身着梦寐以求的军服,离开家乡广东潮汕惠来县,成为新疆建设兵团农七师的军人。 1966年,当他被命令支持宁夏建设时,他二话不说地放下锄头,回家卖了唯一值得的自行车,带着妻子邓国珍和三个孩子坐了“支宁”列车。
年轻时的尖牙锐
作为机械技术人员,方锐被分配到宁夏固原的西北林业建设兵团三师。 在前往固原的路上,夫妇向往着这个遥远的西北县,他们真的站在这里的时候,“政府街是沙石路,其他街道是土路,街道是敞开的门,行人寥寥无几,车经过的地方尘土飞扬,睁不开眼睛。 ”现实和憧憬的巨大差距没有让方锐和家人退却。
面对困难,方锐作为军人一口气表现出不怕辛苦的精神,他带着家人住在摔交场的房间里,喝盐水吃杂粮。 在四季经常“来访”的风沙中,和战友们在山上种植抗旱树种,在坡地上挖掘水路开垦,种植适合生长的粮食。 有时累得直不起腰来,安慰说“只有工作才能减少饥饿”。
1956年,方锐(第四排左七)在八一农学院学习期间和同学拍照。
1972年,方锐调到固原地区农机研究所(后来改名为固原市农牧局)。 由于固原地区坡地多,区划小,农民犁地还是原始的“二牛双杠”,播种也是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种子出苗也不均匀,影响粮食产量。 在新疆建设兵团操作过苏联进口农机设备更尖锐,有改造小型农机产品的想法,他的想法和领导不一致。 20世纪80年代初期,方锐接受了小型播种机的开发任务后,与自治区农牧厅的同志一起进行了机械试验,很快开发出了适合固原地区的小型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是简单、操作容易、高效、半自动化设备,现在在坡地多的地方被采用。
另外,方锐看到当地农民驾驶的方向盘拖拉机只发挥了运输功能,开动脑筋,运用大型机械化原理,组装适合方向盘拖拉机操作的辅助犁,代替“二牛棒”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效率,饮食
1984年,方锐(第二排左五)在固原农机学会成立大会上和同事拍照。
两种半自动化农耕设备使方锐在固原地区享有盛名,他每年不仅有新课题,还向各县农机局、修理厂进行技术指导,教授专业信息,向农民宣传地膜玉米、播种和施肥一体化等技术,得到同行和当地农民的支持 对于单位分配的大学生,方锐不隐瞒个人,不仅和他们一起做课题研究,还指导他们不保存而传授经验,发挥职业特长。
“那时,到乡下去,农民围着我问各种农机技术的问题,我们引进了所有的宣传产品和技术,在示范操作过程中受到掌声。 ”想起往事,敏锐的眼球里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1988年,方锐和孩子们的孙子们的家族照片。
1994年,方锐离开职场,光荣退休,他和妻子邓国珍目睹了固原美好变化的微小点滴,孩子们也在这里上学就业。 “现在的固原山清水秀,到处都是旅游之美,偏僻的农民喝着甜甜的泾河水,村通通往沥青路,住在宽敞的平房里,开着私家车。 ’说到现在的生活,“踏上这片热土后,我们决定在这里扎根。 回顾这50多年,幸福无悔! ”。 (记者胡弓/文,照片除签名外由访问者提供)
方锐和妻子邓国珍。 胡弓摄影
标题:热点:方锐:一方热土一生情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