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9字,读完约8分钟
“八字方针”指的是供给方结构改革的导航
黄汉泉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面结构性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面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更多的改革方法,运用更多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手段,努力实现“巩固、提高、促进、畅通”的八个字。这是中央政府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最新调整,指明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法论,为明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做了安排。在工作中,要充分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最新判断,特别是“八字方针”的深刻内涵和内在逻辑。
一是坚持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
截至9月,钢铁和煤炭产能已超过1.4亿吨,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煤炭产能达到5.5亿吨,完成70%的目标任务。钢铁和煤炭产能利用率分别从2016年的72.3%和59.5%提高到目前的78.7%和71.4%。房地产去库存取得显著成效,商品房在建未售面积由2015年的37亿立方米下降至今年9月底的32.4亿立方米,降幅为12.5%。去杠杆化稳步推进,全社会整体杠杆比率稳步下降。降低成本的措施不断实施,两年来,企业累计减负超过2万亿元。缺点继续发挥他们的力量,群众获得了幸福和安全感。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此外,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供给侧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转移。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因果关系、手段和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主线。
第二,采取更多的改革方法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法治,促进供应方的结构改革
尽管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突出表现为政策措施的浓厚行政色彩。例如,在钢铁和煤炭产能削减中,为了尽快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地方采取了“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将任务分配给企业,这不仅引起了一些企业的抵制和社会的疑虑,难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而且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的责任落到了政府身上,将员工、企业、债权人等主体之间的市场纠纷转化为个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人为地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和执政风险。例如,在房地产去库存化方面,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许多地方在落实中央政府“无房可炒”的要求过程中,主要依靠限购、限贷、限售等行政手段来控制房价,影响了正常的市场交易。
正是认识到这些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采取更多的改革方法,采用更多的市场导向和法律手段来促进供应方的结构改革。怎么做?首先,要降低生产能力,总规模控制应转向质量激励导向。目前,随着钢铁和煤炭市场出现新的供需平衡,有必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产能。在“如何降低产能”方面,我们逐步弱化总量控制的取向,避免不顾地区差异的总量控制和任务分解方法,并以技术装备、产品规模等微观标准谨慎调整产能。就“谁的生产能力去”而言,我们更注重用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取代行政指令。二是强化产业准入约束。考虑到产能过剩的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测算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社会功能的市场准入标准,以越来越高的标准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畅通行业退出渠道。尽快研究落后产能关闭收回后的资产和债务处置方法,促进不良资产价值的实现,按照“保护人不保护企业”的思路坚决处置“僵尸企业”,促进市场及时清理。
第三,阅读供给方结构改革的“八字”
一是巩固“三比一、一减一补”的成果。这是供给方结构改革中“三个一、一个降一个补”和“打破”、“站”和“降”任务的继续和深化。鉴于以往的成绩,今后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快清理更多产能过剩行业。除钢铁和煤炭外,煤炭、电力、电解铝、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削减应进一步从钢铁和煤炭向这些行业延伸。要以科学处置“僵尸企业”为重点,着力打破制度和制度壁垒,减少低效低端供给,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流动,着力扩大高端产能,培育和拓展新产业和新动能。第二,降低全社会的经营成本。近年来,高成本极大地侵蚀了企业的利润,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的绊脚石。许多企业难以生存,更不用说转型升级了。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降低整个社会的经营成本,让广大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重点从三个方面降低成本:大规模推进减税、减费,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优化经营环境,降低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第三,加大力度弥补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的不足。重点是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足,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际交通、物流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
二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这是供应方结构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微观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当市场微观主体充满活力时,供给侧结构改革才能取得成效。近年来,由于内外环境因素的结合,我国实体企业经营困难。此外,许多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待遇,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一些企业正在观望。因此,要加快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的经营环境,消除企业在市场准入和以所有权为标签的准入因素方面的歧视性做法,建立以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为主导的积极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对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有效激发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培育和发展更多的高素质企业。
第三,提高产业链水平。这是供应方结构改革所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中国拥有世界上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钢铁、汽车和手机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中国工业的整体水平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主要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寥寥无几。我们要立足于坚实的产业基础、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以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为目标,按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要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制造业强国建设,更加注重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推进全球创新成果在中国的孵化、转化和应用,加快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等新元素支撑的新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以“四新”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四是平稳国民经济周期,这是供给侧结构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论指出,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只有这些环节顺利运行,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在这些环节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特别是在要素市场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所有制之间的要素流动不够顺畅。为此,必须坚决打破地区保护,打破要素流动壁垒,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金融体系供给结构,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逐步从返利开始,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放贷,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中国区域间人口流动仍然存在人为的制度障碍。例如,农民工仍然很难在大城市定居,不能享受与公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要完善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和机制,打破阻碍劳动力和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约束,促进已在城镇就业成为公民的农业转移人口的顺利安置。(作者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韩
标题:“八字方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向指航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