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8字,读完约4分钟

林草资源明显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三北工程成功通过了“期中考试”

“40年来,三北工程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林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在1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说。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覆盖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总建筑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2.4%。从1978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施工任务已经成功完成,目前正在实施五个项目。

刘东生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北”工程过去40年的建设进行综合评估。整个评估持续了一年多,有1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评估机构充分利用遥感解译数据、生态系统定位站、气象站、水文站等数据,对森林资源消长、沙化土地、土壤侵蚀、农田林网、森林碳汇、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气候变化等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动态监测、抽样统计、实地调查和生态效益评价等手段,在三北工程区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报告显示,40年来,项目区林草资源明显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北工程顺利通过“期中考”

三北工程的建设也将增加

“三北防护林体系作为改革开放第一年启动的一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也拉开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序幕。该项目已顺利通过‘期中考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40年来,三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614万公顷,占规划造林任务的118%。从项目效益来看,40年来,三北工程区森林面积增加2156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2.6亿立方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67%,防护林贡献率达到61%,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低产地区的粮食产量增加了10%左右。在沙区,防护林建设对减少沙化土地的贡献率约为15%,农田防护林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从1980年到2015年,生态系统中的碳固存总量达到23.1亿吨,相当于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23%。三北工程吸纳了3.13亿农村劳动力,接待游客3.8亿人次,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森林旅游经济对人民稳定脱贫的贡献率达到27%。

三北工程顺利通过“期中考”

张亚平说,目前项目主要存在森林衰退、灌木规模有待提高、荒漠化防治力度不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困难、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提出了对策:继续加大三北工程建设力度,按照自然规律重新划分,推进建设任务多样化,建立国家生态建设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准确提高工程质量,防止衰退现象,建设“生态三北”地区。

三北工程顺利通过“期中考”

重点增加绿色植被总量

刘东生说,“三北工程”前4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条件仍然脆弱,控制难度越来越大,生态用水矛盾越来越突出,基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林草部门将从增加总量、加强保护、改善民生、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推出新举措。

“根据目前的计划,我们将在三北工程区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增加约5000万亩森林和草地植被。这个数字的概念是什么?它每年约占全国土地绿化任务的一半。三北工程是未来土地绿化的主战场。”刘东生表示,通过推进大规模的土地绿化,我们将推动大力植树种草,增加北部三地区的绿色植被总量。

另一方面,措施是提高质量。现在,三北工程区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即退化森林的改造和恢复,包括低质量和低效森林的改造和恢复。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此外,天然草地的退化也非常严重。

刘东生表示,项目建设将继续贯彻“三大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继续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灌木经济林,大力发展对畜牧业有重要支撑作用的草种和草地,为扶贫做出更大贡献。(记者黄俊义)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三北工程顺利通过“期中考”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