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14字,读完约9分钟
共享经济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
早上8点刚过,像许多北京市民一样,黄先生出去工作了。从社区大门到地铁站步行20分钟。每天,他习惯性地用手机扫一辆共用的自行车,然后骑车去地铁站。然而,这些天来,他已经寻找汽车很长时间了。"汽车越来越少,坏掉的越来越多。"。
2017年,共享经济进入了爆炸性的一年。以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收费宝贝、共享ktv、共享雨伞甚至共享小马扎为代表的各种共享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近年来,共享自行车的数量急剧下降,安全事故频发,一些共享平台甚至听到了换乘的消息。当热情消退的资本一哄而散时,社会就“鸡毛遍地”。
“分享”的潮流起伏不定。如何照顾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如何深化“多党执政”?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辩证看待共享经济
“以前共用自行车很方便。现在越来越难找到好车了。”王叔叔住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最近他把自己好久没骑的自行车拿出来了。他曾经是共享自行车的“深度用户”,但在经历了几次寻找自行车的艰难经历后,他现在更愿意骑自己的自行车。
“打车更难。”在北京一家公共机构工作的小王需要上夜班。他发现半夜很难叫到出租车。“当网络车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每天晚上下班后都坐网络车回家,这比打车便宜。现在我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它。有时候我只能在急着回家的时候选择一辆更贵的车。”
记者发现,在上下班高峰期,很多地方都很难找到可以骑的共享自行车,在线汽车需要70-80人的长队,等待时间超过半小时。然而,许多以前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共享模式,如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和共享小马,已经消失了。
来去匆匆,当公众逐渐习惯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时,一些共享模式很快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市场对共享经济的需求,这就是共享经济的价值所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潘和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共享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共享经济本身的问题,而是相关各方对共享经济缺乏有效的管理政策。
在经历了2016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17年的杀戮期后,今年,共享经济进入了调整和沉淀期。总的来说,共享经济带来的变化和反思其实是非常宝贵的。
一方面,共享经济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以共享自行车为例,它的出现对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英里”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让在城市中被边缘化的自行车回归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公共交通来说,共享自行车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堵,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道路。共享汽车、共享玩具等平台的出现,有利于闲置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让公众可以廉价共享这些资源,这是“互联网加”思维模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与物关系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更注重使用而不是占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过生活,这是一种简化的生活——这是共享经济出现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带来的困境仍有待解决。
首先是资源的浪费。目前,虽然共享经济中“数量战”的竞争行为有所缓解,但由泛滥和积累造成的资源浪费的有害后果已经形成。据统计,去年共有自行车的数量达到2000万辆,这些自行车报废后将产生30万吨废金属。很难预测在随后的回收过程中有多少会被“吃掉和挤出”。
第二个是维护问题。在北京朝阳区金台路地铁站工作的共用自行车维护员老陈(音译)告诉记者,为了省钱,站台已经减少了搭载共用自行车的车辆数量。“虽然现在新车的数量减少了,但坏车的数量增加了,总体工作量并没有减少。”
自从共享经济出现以来,私人占有、占有和恶意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相关的运营平台一开始就实施了“重扩张、轻维护”的运营理念,导致共享经济运营模式的探索没有重大突破,这也成为困扰当前共享经济生存的一大难题。
需要建立分享的概念
与许多新的经济形式一样,共享经济给人的印象是“先匆忙,后匆忙”。资本退出后,往往会留下“到处都是鸡毛”。
“在共享经济中出现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上竞争对手太多,无序竞争导致许多企业死亡或经营出现偏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启平对记者表示,回顾历史,团购和p2p金融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现象。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存在问题,真正的共享经济是共享资本。
姜启平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使用而不是拥有。资本不应专注于商品,而应培育共享平台,开展金融竞争。“共享经济的创业者和以前成功的互联网用户的区别在于,他们没有探索相应的增值服务,真正分离了他们的平台。这就像王府井(600859,诊断)街和这条街上的商店之间的关系。商店与商店之间的竞争很容易消失。”
“这是一个悖论。互联网公司、投资者甚至企业家烧钱的合理性最终将导致社会和实体经济的集体非理性。在标语之后,通常是“鸡毛”潘和林表示,共享经济带来的各种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其高开放性、高流动性和快速发展等特殊属性,特别是进入某些行业,在灰色地带无限制地“疯狂增长”,严重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社会制度和秩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悖论的最根本原因是个人不承担负外部性的成本,而是由社会或集体承担。纠正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最佳途径是将负外部性成本内部化,即网络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潘和林认为,发展共享经济的关键在于用“共享”的理念重建新秩序。特别是,这里的“共享”不仅包括平台、公司和用户,还包括传统产业和全社会的“共享”利益最大化。以分享自行车为例,他表示,从一开始,相关方就应及时限制平台挪用消费者的钱烧钱,并承担起退出后处置自行车“孤儿”的义务。只有这样,兴奋才不会消散,留下“鸡毛遍地”。
许多专家承认,从整体上看,共享经济的竞争形式是一种理性选择。因为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扔钱竞争”迅速聚集大量用户,流量和用户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意味着真正的钱和银,意味着未来。事实上,从表面上看,一个企业用自己的钱购买的东西愿意被扔掉和打碎,这是别人无法控制的。但是,如果企业忽视社会效益和浪费,就很难说是真正的经济探索还是试错。
中国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吕本富告诉记者,新的经济模式有两个试错成本。一是模型本身是错误的,资本经常为此付出代价。另一种是超出资本负担范围,造成对社会资源的占用。
“只要是市场经济,就必须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这是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如何确保在这一过程中反复试验不会造成效率低下和浪费,是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吕本富说,这要求国家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体系。例如,在以色列建立的孵化器、放大器、风险资本监管和对成熟企业家的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试错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尝试和错误的共享经济."
构建综合治理机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共享经济已经进入了“下半年”。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6月发布了《关于指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通知》。根据《通知》,为有效应对共享经济近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建立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分类治理,明确企业主体责任。那么,如何建立这种综合治理机制呢?
企业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的问题在于作为一个产业的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盈利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然而,一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仍然缺乏相关的设计。在他看来,这要求企业认真履行创新责任,而不仅仅是致力于赚钱。
姜启平认为,共享经济的企业家应该从苹果、海尔、阿里模式中实现真正的共享发展,走平台之路,向小微主体开放共享资源,并与创新相结合。
“政府应该有合作治理的逻辑,并弄清楚政府、市场和社会应该做什么。”姜启平说,问题的核心在于等级治理的清晰理念:市场失灵后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失灵后的政府治理,政府不能直接赤膊上阵。以数据开放为例,他说应该有一个“裁判”来决定谁镶嵌谁不镶嵌。这种裁判应该通过社会机制来实现。
吕本富认为,共享经济对旧经济的挤压是问题所在,政府应该有适合新旧动能转化的新思路。以滴滴打车为例,他说不能反对打车。政府应该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行业监管,从行业监管准入到监管过程。例如,政府需要及时干预平台的“扼杀成熟”现象,并在监管手段上进行创新。
在未来,共享经济将不仅仅是共享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和一所房子,而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思维,它需要社会信用体系、规则、秩序等“公共物品”的支持。与欧美相比,国内共享经济建立新的“秩序”需要更长的时间。
潘和林认为,政府的职能在于提供“公共物品”,即公共政策和确保公共利益。例如,如何确保共享经济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这就要求政府主动建立新的监管规则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只有符合经济和社会秩序并得到法律和其他制度保障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才是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优化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水平是最关键的部分;只有真正重建新秩序,共享经济才能更好、更和谐。”潘和林说: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共享经济如何活得更好?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