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61字,读完约10分钟
(原标题: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低速电动汽车十年难以控制。“野蛮成长”的酷刑管理机制)
“这是一种‘懒惰政治’。”8月14日,山东省一家低速电动车企业的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低速电动汽车企业再次陷入发展危机——今年上半年,许多地方政府突然宣布对低速电动汽车采取“严厉措施”,整个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位高管告诉记者。
据经济观察网统计,今年以来,山东、河南等省的许多地区相继出台新政策,对本地低速电动汽车实施“限制、禁止、禁止销售”等一系列控制措施,而北京等地区也计划对低速电动汽车实施严格控制。特别是山东省风向的转变——山东省是生产和销售低速电动汽车的大省,也是坚决支持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的省份之一。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如果你以目前的方式直接“一刀切”地管理它,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将变得更加畸形。”另一位低速电动车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在此之前,这些低速电动汽车正在紧张升级,以应对低速电动汽车国家标准的到来。"经过两年的准备,我们基本能满足要求."那个人说。
目前,距离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热切期待的“国家标准”——2016年10月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四轮低速电动汽车技术条件》——的落地时间只剩下两个月了,其24个月的项目周期被低速电动汽车行业视为国家标准的发布时间,即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10月发布。国家标准的颁布被认为是低速电动汽车转型的开始,但为什么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在这个时候突然受到各地的严重冲击?这是否意味着在等待国家标准的两年里,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又发生了变化?
矛盾的是,尽管许多地方对低速电动汽车采取了严厉的整顿行动,但低速电动汽车市场却实现了年复一年的平稳快速增长,这与政策层面的摇摆有所不同。据山东省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山东省生产了75.6万辆低速电动汽车。从2009年到2017年,山东已经为全国生产了219.06万辆低速电动汽车,2018年低速电动汽车产业仍在高速增长。这是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最大的现实和困境。
“我们同意低速电动汽车行业需要更加标准化的管理,该行业也需要标准,但不能一刀切。该行业需要引导发展,而不是控制取消。”上述高管表示。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多次就低速电动汽车的标准化管理发出指示。其中,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按照“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三批”)的工作思路,近两年已成为低速电动汽车标准化管理的纲领性理念。
基于此,近两年来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在自我升级和演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在管理方面,监管当局显然有需要跟进。“存在是合理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低速电动汽车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了目前的市场规模。这是农村和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灰色地带十年的“野蛮增长”
7月份以来,山东、河南等地开展了针对低速电动汽车的集中整治行动。据了解,山东济南、菏泽、泰安等地已出台了针对低速电动车的地方控制政策。例如,河南省郑州市最近出台了一项政策,一次性关闭300家低速电动车分销店。“限量生产、限量销售、禁止驾驶”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控制低速电动汽车的主要手段,引起了低速电动汽车企业的关注。
“如果你要求停止生产和销售,这不能说是对原始设备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的一个好结果。这项政策应该是一个解除封锁的组合,而不是全面的。”中国一家低速电动汽车公司的内部人士认为。低速电动汽车之所以得到整改,主要是因为“交通安全问题”。据山东省有关部门统计,山东省低速电动车违法行为占交通违法总量的10%以上。去年,有4064起交通事故与低速电动车有关,导致843人死亡,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此前,央视等媒体多次聚焦低速电动车的“安全隐患”,包括低速电动车的技术缺陷和管理法规不完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低速电动车可以长时间无照上路。事实上,自政策出台以来,低速电动汽车一直在政策的夹缝中挣扎求生。但是,低速电动汽车企业不希望以这种方式在市场上销售,希望相关标准和政策能够及时出台,支持低速电动汽车纳入正规管理。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不利的政策环境并没有抑制低速电动汽车市场,而是一直在蓬勃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现在,仅山东省生产的低速电动汽车数量就达到了300万辆。低速电动汽车的目标消费者是中国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地区的数亿人。这些车型环保、方便、实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短途旅行需求。可以说,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来自上述低速电动车公司的人士表示。
事实上,低速电动汽车的使用场景远远超出了外界的理解。这种小型、短距离、低速的实用电动汽车在几年内已经迅速扩展到物流、卫生、机场、公交连接、公安巡逻、市政工程、大中型市场老年人交通的最后一英里。一些乐观主义者认为,如果我们遵循发达国家的做法,由国家结合国情制定车辆标准和驾驶条件,并指导地方政府明确道路权利和管理,我们可以依靠市场力量迅速发展一个年生产和销售数百万甚至数百万辆汽车的大型产业和市场,这将对繁荣地方经济和刺激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低速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的不断增长,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在许多地方已经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考虑规范化管理。山东省从2012年开始探索低速电动汽车标准化管理的可行路径。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低速电动汽车管理有关问题的请示》,提出了“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随后,2016年10月28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第三批关于2016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其中列有业界关注和期待的“四轮低速电动汽车技术条件”项目,成为未来低速电动汽车国家标准的法律依据。今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18年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再次明确指出要加快制定四轮低速电动汽车标准。由此可见,在国家层面引入低速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并纳入标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低速电动汽车标准将于10月底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提交了最新的标准文件,交通部已经通过。”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Tesla)最近将目光投向了只有两个座位的微型电动汽车,这已成为这一细分市场普遍担忧的证据。然而,山东和河南的低速电动汽车整改是否再次将低速电动汽车行业推向危机?
低速电动汽车渴望“转向积极”
经过十年的发展,低速电动汽车行业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从市场来看,整个行业已经过了最初的混合阶段,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市场的作用,整个行业已经完成了初步升级。大多数低速电动汽车企业认为,整个行业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这打破了没有统一标准发展的局面。此前,山东和河南的主要低速电动车企业联合制定了企业间自我约束的标准指南。
然而,在国家层面上,低速电动汽车行业还没有明确的标准,甚至对其存废存在很大争议。几个相关部委对此有不同意见,因此很难发布纲领性文件。然而,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但就整体规模而言,目前中国低速电动汽车的规模超过300万辆,全国各地都有低速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然而,不同的地方对低速电动车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态度。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将低速电动汽车纳入正式管理,这需要特殊的牌照,并要求司机掌握技能。低速电动车企业支持这一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些企业表示,只有当行业进入正规管理,行业的发展才能进入真正良性的发展道路。山东汽车工程学会会长魏学勤表示:“对微型电动汽车的需求强劲,正在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此外,在“三批”的指导下,低速电动汽车行业近年来实现了许多自我升级和新变化。例如,低速电动车企业开始使用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并不断达到更高的技术标准。一些低速电动汽车龙头企业开始组建四条生产线,注重电动汽车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质量水平达到高速汽车水平。“2017年,低速电动汽车的数量已从之前的数百辆减少到20多辆,行业集中度已超过70%。”魏学勤说。
到目前为止,低速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产业升级和身份合法化的前提条件。“我们有生产高速汽车的技术条件。事实上,很多高速电动车都是我们制造的,甚至他们也想在我们的销售渠道销售他们的产品。这些都足以说明,从产业方面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升级和规范的基本条件,但是产业政策没有跟上。”上述低速电动车公司的高管表示。
然而,到目前为止,低速电动汽车的国家标准仍存在争议:此前,在2016年4月的第一次国家标准草案中,低速电动汽车曾被定义为“四轮低速电动乘用车”,而后在10月的第二次草案中,又被定义为“四轮低速电动汽车”。这表明,无论是将低速电动汽车纳入电动乘用车标准,还是单独为其制定一套新标准,行业内都存在差异。
目前,低速电动汽车行业普遍认为,按照新能源客车标准管理低速电动汽车是不可行的。无论是将低速电动汽车纳入摩托车管理标准,还是建立一套新的四轮低速电动汽车标准,现在都是做出选择的时候了。“只要有法律可循,整个行业就能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一些非法企业和产品自然会被淘汰。以前行业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将不再存在。”上述低速电动车企业的高管表示。
低速电动汽车已经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却没有国家给予的“身份”和通行权。该行业已超过1000亿元,市场活跃。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主席陈清泰此前指出,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阶段最困难的瓶颈是市场出口,及时开放市场出口几乎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面,在经济落后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乡镇,居民对机动化的需求不亚于大城市,低速电动汽车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20多年来,为了提高出行能力和运输能力,乡镇一直在寻找适合其经济能力和使用环境的运输方式。从带拖斗的手扶拖拉机到农用车辆、摩托车和两轮电动车。然而,几乎每一次升级都遇到许多问题、歧视和反对。目前的低速电动汽车又达到了这一点。”陈清泰早些时候指出。
标题:低速电动车十年“野蛮生长”拷问管理机制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