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8字,读完约3分钟

杨朗村的村民停止了耕作,但曹少雄辞职回家做了一名“菜农”。他说村里的老人起初不理解他,但他们的同龄人认为他走的是正确的一步。

“我不想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想做点什么。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政策越来越好,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回国创业。”31岁的曹少雄辞去了南方省会城市国有企业的工作,年薪20万元,回到了家乡。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朗村位于西海固地区,该地区曾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确定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据杨朗村党支部书记曹晖说,20多年前,这个村子穷得连开会的桌子都没有。在全村的共同努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杨朗村大力发展铸造、酿酒、服装加工等产业,2013年成为宁夏南部第一个“亿元村”。

归来的青春用青春“浇灌”西海坚实的土壤

五年前,曹少雄和他的妻子看到当地政府在他的家乡建设了大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决定回国创业。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这对年轻夫妇用自己的积蓄成立了一个专业的种植合作社,带领当地和邻近的村民种植枸杞、芹菜、哈密瓜等。开拓销售渠道,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随着扶贫开发和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农村正在告别传统面貌,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曾经让上一代人梦想逃离的西海固,也成为年轻人在新时代创业和创新的热点。他们要么依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发展特色产业,要么把原创的本土产品送到更多城市人的餐桌上,要么把新鲜自然的环境变成乡村旅游资源。

年轻人回归后,他们不仅可以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想法开拓新的天地,还可以发挥“鲶鱼效应”,激发其他村民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农村。曹少雄说,看到村里的新兴产业后,出去买跑车和工作的年轻人纷纷回家,现在村里有40多名年轻人回家和他一起“种菜”。

“年轻人消息灵通,与时俱进。农村振兴需要这些人。村上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贷款、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服务,让他们可以放手。曹晖说。自2017年以来,政府继续在杨朗村修建滴灌和喷灌等灌溉设备以及引黄灌溉设施。智能温室和冷库也在建设中。村集体现在每年都投资合作社,全力支持合作社产业的发展。

“你不能真的闷死在地上。其他人必须做得比我现在学到的更好。我主要负责开辟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把握市场,追踪农产品来源。”曹少雄说,他的妻子现在正试图通过一个短视频平台直播商品。

如今,杨朗村的哈密瓜和蔬菜销往郑州、Xi、重庆等大城市,具有品牌效应。每年,都会有一辆大型外国汽车前来购买。站在山顶上,村子里废弃的土地逐渐被新的幼苗装饰起来,这个曾经寂静的村庄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有一次,因为生态遭到破坏,村子里的甘泉干涸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气候一直很好,降雨量增加了,甜水增加了,种植的瓜更甜了。”曹少雄说道。

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他们可以“回馈”自己的家乡,这无疑是返乡青年最大的梦想。初夏的风吹过山脊,妇女们在地里种小番茄。在流行期间,不能外出工作的人都去曹少雄的土地上找工作,每天的就业人数可达数百人。"给我的家乡人民带来好处真是一种成就感。"曹少雄说道。(新华社记者赵倩·马思佳)

标题:归来的青春用青春“浇灌”西海坚实的土壤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