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1字,读完约3分钟
66岁的王雨馨在“端午节海关博物馆”展示了秭归清水粽子的制作方法。6月25日,王康荣在宜昌新网站拍了一张照片(郭小英到红梅)。端午节就要到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端午节习俗又火了。在屈原的故乡文化旅游区,十几个民俗体验厅使端午节“见人、见物、见生活”。
作为屈原的故乡和屈原文化的发祥地,秭归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找到了多种整合文学与旅游的方式,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造等。,这使得端午节充满了“文学风格”。
在秭归人的心目中,粽子和屈原是分不开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秭归人都会动员全家人用竹叶包裹糯米,做一个中间有红枣的三棱绿色粽子。
刺绣娘制作三闾刺绣品民间摄影《粽子歌》:“有棱角,有心肝”。它是白色的,熬了半辈子。”这首歌谣不仅描述了粽子,而且还表达了对屈原的珍惜,表达了人们对屈原作为一个人的天真无邪的深深敬意,它与世俗世界并不携手并进。
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清潭人村的古民居建筑中,有一座小四合院,被专门辟为“端午节民俗博物馆”。每年端午节期间,66岁的王雨馨都会在这里教人们做粽子,至今已有10年了。
王雨馨是秭归县的非基因遗传者。她包粽子速度快,质量好,味道好。她一分钟能包4个粽子,在秭归被称为“粽子之王”。
孩子们接受老人的前额。雄黄王康荣拍摄于王雨馨,他将竹叶折成漏斗状,舀了两茶匙糯米,用筷子压紧,然后放上红枣,用一茶匙糯米盖好,用细绳包紧,完成制作。粽子小巧玲珑,有棱角,绿色的竹叶也很香。
秭归粽子,又名“清水粽子”,是当地著名的特产小吃,制作简单,味道清淡。“清水粽子”也很容易吃。首先,解开麻绳,然后剥下竹叶,蘸上糖或蜂蜜。它甜而不腻,柔软而芳香。
王雨馨告诉记者,做粽子是屈原家乡最受游客欢迎的项目,几乎每个游客都会尝试。在去年的端午节,秭归创下了9478人一起包粽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小巧玲珑、棱角分明的秭归清水王宗康荣的照片《穿秋兰想裴》是屈子的时尚和端午节的时尚。当文化演变成文化创造时,商品就从非遗产中衍生出来,而活的传播就能真正实现。
在刺绣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创意相结合。兰草的图案用三闾刺绣的针法简单勾勒出来,然后用精选的端午节艾制成的香包、枕头和其他产品包装起来,很受游客的欢迎。
目前,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在秭归有12个非遗项目、12个非遗传传承人和16个著名民间艺人,年均收入1500万元。
标题:屈原的故乡端午节民俗文化传承了“看人、看事、看生活”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