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3字,读完约4分钟

生活用具。

早期生产和生活用具,如木犁、风箱、灯等。,被移到室内,放在玻璃柜里,放在古董架子上,黄色的旧书被装订成册...隆德县城关镇朱琳居委会村记忆厅,让旧物件成为传承文明、缅怀乡愁、留住乡愁的纽带。

2013年,城关镇朱琳、金莲、下沟、八里四个行政村合并为朱琳居委会,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社区983户,居民3206人,成为隆德县最大的村社。

村民们成了居民,搬进了大楼。遗憾的是,村里的大多数生产和生活用具都被丢弃了。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后,看着陪伴他的老朋友被遗弃,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田世雄和社区第一书记马召集居民讨论,决定为这些老物件建一个展厅,回忆它们承载的记忆和故事。

一个号召,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旧物品被送到街道办事处,里面有鼠标夹、瓷罐、炕炉、瓷杯、缝纫机、录音机和油箱。

收到的旧物品种类齐全,涵盖了早期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田世雄看到了居民们参与展馆建设的热情,于是他把展馆改名为村记忆馆。

今年10月,朱琳居委会村纪念馆竣工。在古董架子上,有着有缺陷的盆边和缺失的罐耳的油罐,生锈的外国瓷杯,以及带有光滑木柄的土坯模具...在柔和的灯光下默默地讲述过去的岁月。

村庄纪念馆不仅记录了逝去的时光,也记录了深厚的感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人在最美的岁月里写下的故乡和祖国的情怀。中学历史老师马喜欢学习历史。他整理了朱琳居委会34年的历史书。

从1956年到1990年,一套书籍,如粮食分配单,借方票据,村集体收益表,都是用中国书法和钢笔写的,或打字排字,用蜡纸油印,详细记录了早期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1956年的一个账本里,详细记录了村民们的借款情况:村民金旭文向合作社借了1.15元,买了一对挑水人和两个水桶;村民马德文向居委会借了2元钱过年。

当时,一头驴25元,一公斤小麦0.09元。马西施说,现在,一头驴要1万元,一公斤小麦要1.5元。

1957年3月31日,朱琳农业生产合作社副业水磨的收入为:22200公斤粗粮经上下磨加工,加工费为182.69元。从平凉拉石灰,运输科拉木材和文化中心拉木材,总收入是73.6元。

翻一翻1982年的账本,有一张1月至5月三组竹林的资产负债表。表中登记:三组竹林有14项收入和13项贡献。5项实际收入合计15000元以上;共支付了4个项目,总金额超过14000元,余额为1775元。这表明村集体已经有了收入。

1982年12月17日,三组竹林实物的分配计划。全组种植冬小麦50亩,产量130公斤,总产量6500公斤。在留下2200公斤种子后,口粮分配给4300公斤;40亩亚麻种植用油,产量为46公斤,总产量为1840公斤,上缴公粮452公斤,剩余种子400公斤,成员分发988公斤。

通过这一布局规划,我们可以看出,当年三组竹林的粮食种植面积为390亩,单产95公斤,总产量37250公斤。在留下13,670公斤种子和6,200公斤饲料后,成员分发了17,390公斤,人均分发量为284.9公斤。

现在,亩产量超过1000斤,所以政府不仅不用支付公粮种田,而且还给予补贴。田世雄说道。

回忆过去,看看现在。进入新时代,竹群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朱琳居委会原土地被征用后,村民变成了居民,朱琳社区结合“村改居”的实际,大力发展交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组织劳动技能和妇女创业培训。当地居民孟成立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带着村里的10多名妇女外出创业,她们拿到了工资。

今年11月,朱琳居委会以180万元的集体积累成立了一家广告装饰公司,为社区创收。

目前,朱琳社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将来,这些可能会成为乡村记忆博物馆的新收藏品。(记者严文新/图)

比尔。

旧三台录音机。

标题:“乡村记忆博物馆”的历史否定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