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甘河沟”的变迁——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20年

新华社记者周

20年前天然林资源保护试点工程启动时,记者走进了长江上游。在四川省乐山市靠近大渡河的林区,记者发现了一条名叫“干河沟”的小溪。当地林业工人说,这条溪流在过去20年里见证了生态变化。

甘河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大渡河的一条支流。川南林业局613林场场长赵旭从场部赶回县城,只有干河沟一个地方可去。“过去,河沟两边的树木稀少,很难看到野生动物。”赵旭说,现在猴子成群结队,雉鸡和麂麂经常出现。

不久前,赵旭和林场工人沿着干河沟下山。正在哼着歌的赵旭突然听到一声长长的口哨。他发现一群猴子正在过河,猴子们也发现了他们。这时,一个有趣的场景出现了:猴子们立刻被分成两部分,其中一些很快穿过河沟,跳到了山顶;另一部分从河里退了出来,回到了对岸。一只小猴子在山谷里大叫,不知道如何前进或后退。赵旭认为猴子受伤了,打算去营救。突然,一只回到对岸的大猴子迅速跳进河里,用前肢把猴子举起来,重重地拍了一下猴子的屁股,然后迅速回到河岸,猴子夹在中间。

“干河沟”的变迁——天保工程试点启动20年见闻

"看来猴子也有体罚教育,这真的很有趣."赵旭说,干河沟现在已经成了“猴窝”。林场职工俞少林也观察到,有一些特殊的猴子站在树梢上,站岗放哨。当一个未知的情况被发现时,猴子会发出长长的哨声,然后撤离。

林场职工说,近年来,沿着干河沟的猴子增加了,这是直接由于生态植被的恢复。20年前,更不用说猴子了,野鸡和兔子等野生动物很少。

当时,613林场旁边的甘河沟仍是名副其实的“甘河沟”。俞少林说,干河沟的源头在海拔约3000米的尧子山。由于过度砍伐,窑子山一度光秃秃的,树桩像山一样留下了无尽的伤疤。过去,干河沟一年四季几乎没有活水,但一旦遇到暴雨,洪水就会带着泥沙滚滚而下,破坏下游的电站、庄稼和农田。

“有一年,干河沟发生了洪水,几个在山谷工作的民工被冲走了。”赵旭说,水流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袭击了两岸,这让人们感到恐惧。每次山洪爆发后,川南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必须清理沟渠。"厚厚的沉淀物有2米深,还有一些树和树枝."余少林说。

如今,干河沟的溪流清澈见底,河岸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猴子和野鸡经常在岸边跑来跑去。林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甘河沟一年四季都有源源不断的水,山洪很少爆发。

"这一变化得益于20年前开始的自然保护项目."川南林业局局长尹剑平说。

甘河沟附近的613林场见证了这一伟大的生态工程。1998年9月1日,613林场下着毛毛雨,四川省禁伐、锯伐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林场庭院坝举行。林场职工文声强回忆说,小院坝里堆满了带封条的链锯和斧子。这意味着他们应该立即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从砍树者变成植树者和护林员。同一天,四川在凉山、甘孜、阿坝、雅安、乐山、攀枝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标志着四川省率先启动了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同年10月1日,天保工程扩大到四川全省,成千上万的四川林业工作者成为了山区的造林大军。2000年,自然保护工程在中国正式启动。

“干河沟”的变迁——天保工程试点启动20年见闻

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川南林业局的工作人员程维和他的同事在窑子山日夜植树。“如果米饭煮得不好,你只能吃干粮。山里仍有许多雨和雾。植树后,内衣是湿的。”程维说,在下雨和泥泞的田野里工作是正常的。现在,窑子山已经被茂密的树木覆盖,形成茂密的森林覆盖天空。

在的师傅郑的右手小指上,一道伤疤从指尖一直拉到了指根。郑杰斌说,他在植树时受伤,他拉了一块布,简单地包扎了一下,然后继续植树,留下了永久的伤疤。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郑用20把锄头,经过4年的造林绿化,共种植树苗10多万株。“如果有人去砍我们种的树,我会尽力的。”郑杰斌说道。

如今,窑子山已成为甘河沟的水源保护区,涓涓细流从这里流下,流向大渡河,最后汇入长江。近年来,在干河沟沿线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并将手机信号连接到林场。新的电子设备已经被员工用来巡视山区和保护森林。

根据四川省林业厅的数据,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以来,四川的森林面积已从1.76亿亩增加到2.76亿亩。现在,郑钧斌,一位前采伐专家和植树模型,已经退休。赵旭、俞少林、程维和其他工人也从植树者变成了护山员。他们经常沿着干河沟行走,成为新的林业工人,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干河沟”的变迁——天保工程试点启动20年见闻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