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2018年,江西省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40年间增长762倍。这个速度对江西来说不容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四十年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对江西财经界人士来说,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一天。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江西金融业在这个“历史时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顾江西金融业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最鲜明的特征,快速发展是显著的成就,与时俱进是最突出的标志。特别是近20年来,立足于地方资源禀赋,针对长期困扰地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以服务“三农”和“双创新”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小”字采取新举措,充分发挥“小”贷款的功效和作用,增加总量,强化结构,为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开辟新天地。

“小”中自有大乾坤

“小额农业贷款”不仅仅是一种金融产品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一直是江西金融体系的重点。2001年7月,农民小额信贷起源于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庄”。这种贷款完全以农民的信贷为基础,在批准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给农民,不提供抵押或担保,解决了农民想贷款却没有抵押或担保的困境。这种模式立即被中国人民银行宣传为“富民工程”。此后,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小额农业贷款从1.0版升级到3.0版,受众从单一的农业耕作者扩大到各种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在努力满足农民资本“数量”需求的同时,他们力求在贷款期限上贴近生产经营的实际。

“小”中自有大乾坤

长期以来,小额农业贷款的出现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信贷产品的空白,其信贷价值就像一个高效的“酵母”,酝酿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诸多创新。江西依托小规模农业贷款理念,衍生出“惠农信贷链”、林权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农村信贷产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普惠金融工作站、金融机构、农业、农村和商业部门等。,从更高、更广的层面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的信贷模式和管理体制,改变了“一切贷款都要抵押”的局面

“小”中自有大乾坤

虽然小额农业贷款的光环已经逐渐消退,但小额农业贷款所延伸出来的支持弱势群体的创新思维、信贷理念和金融意识,对江西经济和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额担保贷款”拉开了政府与银行合作的帷幕

2002年10月,随着全国创业热潮的兴起,江西小额担保贷款应运而生。作为一项政策性强、覆盖面广的工作,在国家具体管理办法尚未出台、担保机构尚未正式成立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直支行主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手,共同建立了江西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联席会议制度。

标题:“小”中自有大乾坤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