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周伟
10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18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地方政府特殊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中“概念与实质并重”的处理方法,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是合理的,可以更好地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7.18万亿元,其中9月新增7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72亿元;前三季度,增长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8亿元。
据悉,地方政府特别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具有一定效益的公益项目(如土地储备、收费公路、棚改等)发行的政府债券。),即同意在一定期限内用政府资金或与公益项目相对应的专项收入偿还本息。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从地方政府特殊债券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主要是金融机构。从运行模式看,专项债券不计入财政赤字,由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属于一般公共预算。
许宪春认为,地方政府特别债券反映了一种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形式。“地方政府专用债券的用途是具有现金流的公益性建设项目(收费公路、轨道交通、棚改等)。),其中大部分由金融机构持有,反映了金融对经济建设的支持。”许宪春说。
“目前,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许宪春进一步表示,自2011年推出以来,社会融资规模指数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发展迅速,相关金融制度安排的变化也在加快。因此,为了进一步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必要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统计调整。今年8月以来,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的速度加快,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替代效应增强。除了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它还是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目前,它被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中,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此外,许宪春认为,将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符合“广义信贷”的国际统计概念。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满足系统性金融风险计量和宏观审慎管理的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立了“广义信贷”的统计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广义信贷”的统计框架广泛而灵活,融资方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司、家庭、为家庭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和非居民部门。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各国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国际清算银行(bis)和欧洲中央银行(ecb)都进行了与“广义信贷”相对应的统计。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是在“广义信贷”的国际理念下建立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审慎管理的需要,侧重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在谈到如何理解“概念与实质并重”时,许宪春表示,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原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金融统计和最新的国民核算框架(2008 sna)是一致的。概念与实质并重是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的统计核算原则之一,体现了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实质”一般指会计业务的经济实质,“概念”一般指会计业务的法律形式。根据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统计核算不仅要注重概念,还要注重实质,实质重于概念。
最后,许宪春说,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国民经济核算标准,无论是从事物质生产还是非物质生产,都属于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事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生产活动还是非生产活动。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也是这样处理的。“因此,目前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的速度正在加快,这是除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之外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应采取“概念与实质并重”的处理方法,清晰合理地反映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的关系。”许宪春说。
标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更能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