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1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生产、经营和市场的恢复仍在加快。它有多有效?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很有代表性。刚刚过去的五一是防疫正常化以来的第一个小节日。这两天,许多“五一”消费报告相继发布,各领域数据显示消费升温的温暖。
购物和其他领域已经开始复苏
预订参观,有限的旅游,间隔排队,共享筷子和勺子...随着防疫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许多城市商业区迎来了商业流的反弹。
“五一”期间,北京商业服务业企业复苏,连锁超市、家政服务、超市配送物流等6个行业重点企业复牌率达到100%;五一假期前四天,广州餐馆的总营业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60%。
“在‘5月1日’期间,全国市场情绪明显反弹,消费呈现积极升温趋势。”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从5月1日到5月5日,商务部监控的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节增长了32.1%。
据中国银联统计,5月1日至5月5日,银联网上交易总量超过1.57万亿元,日均交易量3131亿元,占去年五一假期日均交易量的97%。
“交易数据显示,不同领域的复苏速度不同,一些行业正在逐步复苏。”中国银联数据分析师陈涵表示。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航空空、铁路、道路客运、加油等旅游相关消费数量较清明节增加14%,其中铁路增幅最大,日均消费增幅超过50%;与清明节相比,餐饮业、酒店和超市的日均消费分别增长了13%、1.3%和6%。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平认为,“五一”消费形势超出预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全国各省取消一级反应,带动补偿性消费增长;假日因素对消费增长有积极影响;短期内季节性消费需求明显释放。
新格式继续释放活力
4月30日,南京新街口有20年历史的苏宁店第一次重新安装,只有58秒。商店累计销售额超过1000万英镑;5月1日,京东家电“五一嘉年华”当天,空调类的销售额在开盘4分钟内突破1亿;5月1日至5日,多平台农产品订单量达到9200万张,同比增长160%...
一方面,人们“购物和玩耍”的流动已经恢复并加速了线下消费的恢复;另一方面,“云”消费的流行,如直播和购物,并没有减少,新的商业模式继续释放其活力。
在线订购甚至更热。根据网络结算公司的消费数据,五一期间,网上支付服务包括电子商务购物、外卖订购、网上转账支付等。网络平台日处理量达到13.54亿,同比增长54.59%。
在家接收货物更加频繁。根据国家邮政局邮政行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数据,5月1日至5日,全国邮政行业共收集快递包裹11.02亿件,同比增长41.8%;快递包裹10.38亿件,同比增长38.93%。今年以来,快递包裹业务量从1月份的低位快速回升,2月份转为正增长,目前稳定在30%以上的高速增长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星洲表示,网络消费是疫情带来的新机遇。“五一”消费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网络消费的不断创新,许多直播平台已经成为点睛之笔。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5G网络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在线消费。”任星洲说道。
多元化的购物节让市场升温
发放消费券、电子商务推广、机票折扣、优惠套餐……假期是刺激消费、释放内需的好时机。最近,各种各样的购物活动在各地展开,这也为消费的升温增加了“柴火”。
5月4日晚,上海启动了“五·五购物节”,欧莱雅、特斯拉、品多多多、腾讯、上海第一百货、上海第一八佰伴、安百里集团、新世界百货等多家企业参与其中。不到一天,上海的总消费就超过了100亿元。
中欧国际商学院研究员刘红润认为,短期内,通过打折和促销,消费市场的景气指数可以迅速提高,商业和市场的复苏可以得到充分推动。从长远来看,举办购物节相当于释放一个信号,增强消费者和企业的双向市场信心。在未来,购物和消费可以正常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4月30日至5月4日,中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出了新一轮消费券,规模超过100亿元,涉及餐饮、旅游、家电、汽车、娱乐等领域。优惠券的连续发放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根据美国代表团5日联合发布的数据,在为期三天的假期中,电子优惠券将带动9亿元的消费。支付宝数据显示,中国29个省份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内蒙古、新疆和青海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过60%。消费券对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增长具有更重要的驱动力。
许多观察指出,五一假期消费的明显特点是中央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与企业的联动、线上线下的结合,这也使得小长假的消费推广明显强于往年。但专家也指出,要着眼长远,完善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振消费者信心,平稳经济周期,增强消费引擎。
标题:“五一”假日消费报告显示,受欢迎程度正在上升,消费正在上升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