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在江南水乡观赏竹溪,在古镇贵州领略古老的禅宗魅力,或者在长城脚下观星赏月...

随着农村振兴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可以看到山和水的美丽乡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吸引着平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前来参观和怀乡。

在乡村旅游日益流行的背后,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效率,让美丽的乡村成为人们心中的一首诗和一个遥远的领域……这些问题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中国乡村旅游逐渐向多元化、一体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也从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旅游转变,乡村旅游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在过去的两年里,乡村旅游的形式出现了新的趋势,一些乡村文化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发展,以便创造和经营更多的功能性产品;同时,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越来越受到农村文化旅游项目的重视。迪达山水旅游集团副总裁李霞表示。

文化旅游部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2019年上半年)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量达到15.1亿人次,同比增长10.2%;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乡村旅游就业总量为886万人,同比增长7.6%。

然而,在乡村旅游流行的背后,一些地方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许多消费者深受感动:“吃着农家菜,呼吸着新鲜空气,起初我还是觉得很新鲜,但我去那里的时候感觉也差不多。”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缺乏规划,一些地方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在一些受欢迎的村庄,有许多旅游经营者,存在盲目开发和过度投资等问题。

途牛旅游副总裁齐春光认为,应提高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和个性化,解决同质化问题,促进乡村旅游与当地文化更好地融合。

"发展乡村旅游,商业创新是关键,体验休闲、养老、科研等都可以发展."CYTS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德成建议,也要打造B&B品牌,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的B&B产业集群。

增加旅游形式和丰富游客体验也成为许多地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和效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起点。

北京结合寄宿家庭和美食两大主题,推出10条北京城郊旅游精品线路,丰富游客的北京出游体验;江西三清山拓展“全球旅游”内涵,积极培育“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游戏”等新的商业模式;辽宁省抚顺市以冰雪文化和满族“年文化”为背景,在该村举办了冰雪旅游、满族冬季捕捉、非遗展、满族家乡新年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当看到山,看到水来表达乡愁时,乡村旅游怎么能支撑起人们的诗意和距离呢?

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关键在于人,尤其是能够旅游和理解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人民文化旅游智库城乡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农村住宅小区人力资源白皮书》显示,中国农村住宅小区领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人才结构不够优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存在“不想来,不能留”的困境,这将影响农村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持久动力。

如何应对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的挑战?中国开放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孔雷认为,对于乡村旅游基础服务人员来说,网络教育可以用来加强技能提升和职业提升;像寄宿家庭的主人这样的管理者应该接受培训,以加强他们在酒店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能力,以及寄宿家庭的发展和运营。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乡村遗产酒店项目组副组长李潇潇表示,对于寄宿家庭的经营者来说,未来的挑战包括文化体验活动的规划以及文化和创意产品的转型。“B&B运营商必须具备创建社区的理念,以使B&B成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平台,吸引城市居民出行,并为农村带来反馈。”李潇潇说。(新华社记者王)

标题:当看到山,看到水来表达乡愁时,乡村旅游怎么能支撑起人们的诗意和距离呢?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ly/1457.html